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陽關
絲綢之路上古關名之一。在甘肅敦煌縣城西70公里的古董灘上。灘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漢代文物,如銅箭頭、五銖錢、石磨、陶片等而得名。今灘上尚有古代房屋遺址。陽關因居玉門關之南而得名,和玉門關同為當時對西域交通的門戶;出玉門關者為北道,出陽關者為南道。宋以后因和西方的陸路交通逐漸衰落,關遂廢圯。唐代詩人王維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句,從此,陽關三疊的惆悵之聲,多少年來,浸潤著這河西走廊的山川原野。古城關東為農田,遠處有壽昌城廢址,三面沙丘、沙梁環抱,流沙茫茫,一望無垠。北面墩墩山上有一漢代峰燧,保存尚完好。東為紅山口。西有南北走向的深溝,長20多米,溝中泉水涓涓,甚甘洌。兩岸有漢墓多座。雖然陽關已為歷史的陳跡了,但緬懷古人用血汗開辟的這一關隘的詩句,給我們保留了不為時間所衰減的歷史光彩。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門神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陽明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