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號趣談·徐孝穆
徐孝穆(1916~1999),學名文熙,字曉木,江蘇吳江人。雕刻家。出生在清末舉人之家,是南社創始人柳亞子外甥。8歲開始學刻印,后就讀于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得老師汪亞塵、諸樂之等人指導。1940年,隨柳亞子旅居九龍,為柳亞子編撰的 《南明史稿》做資料搜集和文字抄錄工作。建國后,曾任上海博物館保管部副主任、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科學實驗室主任、上海建人業余藝術專修學校校長。1984年,上海電視臺攝制專題片 《徐孝穆雕刻藝術》,上海書店出版《徐孝穆雕刻選集》。為上海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考古學會會員、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編纂、上海生活美學學會常務理事。作品有 《刻余隨想》《徐孝穆刻竹》 等。
主要書齋號有: 進賢樓、憑欄閣等。
進賢樓“進賢樓” 匾額系柳亞子所題,含義有二: 一、解放后,他居住在上海進賢路上,以地名命樓。二、向賢人學習,與賢人結交,見賢思齊。他在此齋中寫字繪畫、刻竹、雕硯,著書立說,會見朋友,暢談藝事和人生。
他與唐云至交。一次,唐云往訪進賢樓,徐孝穆恰巧不在。唐云坐候片刻,看到書桌上有自己所畫的臂擱,即在其背面繪一小幅畫: 倚樹有屋,屋后畫一株較高的喬木,再作山坡,意境清曠。又留句: “冒雨訪孝穆,不遇,作此而去。” 徐孝穆回家看到此畫,甚為歡喜,即鐫刻此畫,以作留念。1963年,老舍夫婦來滬宴請唐云、黃胄、傅抱石、荀慧生于東來順肴館,徐孝穆也在被邀之列。流斝飛觴,朵頤大快,老舍即興索他竹刻。翌日,他在齋中將晚宴歡悅之狀撰為一短文,刻于扇骨之上,相贈老舍夫婦。老舍睹物大喜,欣然題道: “有虛有實,亦柔亦剛。”
憑欄閣改革開放后,祖國欣欣向榮,徐孝穆從上海進賢路搬遷到靜安寺的高層公寓中。他住在十多層高的寬敞大樓里,憑欄眺望,市區風貌一覽無遺,于是,他將新書齋命名為 “憑欄 (闌) 閣”,以表達他的欣喜之情。
徐孝穆與本書作者在進賢樓中
憑欄閣
上一篇:齋號趣談·徐子鶴
下一篇:齋號趣談·徐開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