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脫》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李脫》人物故事小傳
李脫(公元?—324年)東晉道士。善道術,崇信他、跟隨他的人很多。晉明帝太寧二年(公元324年)正月,以“造妖書惑眾”的罪名,在東晉都城建康被殺害。因為他號稱活了800歲,又號李八百。在道教神仙中,被叫作李八百的很多,并將李八百、李八伯混稱,認為他們活了800歲或能日行800里。除李脫外,還有蜀人歷世見到的、自周穆王時便在世的李八百;蜀人歷世見到的、曾度漢中唐公昉成仙的李八百;三國時名為李阿的蜀人李八百;三國時到吳的蜀人李寬亦稱李八百;太白九井山虎耳先生李洞賓,時人呼之李八百;蜀人李真也有李八百之稱。對于普通道徒來說,并沒有必要分清到底誰是誰。東晉的這個李八百(李脫)還是李弘的師父。
[正 史]
二年春正月丁丑①帝,②臨朝,停饗宴之禮,懸而不樂。庚辰③,赦五歲刑以下。術人李脫造妖書惑眾,斬于建康市④。
《晉書·明帝紀》
時有道士李脫者,妖術惑眾,自言八百歲,故號李八百。自中州至建鄴⑤,以鬼道療病,又署人官位,時人多信事之。弟子李弘養徒灊山,云應讖當王。⑥
《晉書·周處傳附札傳》
〔注 釋〕
①丁丑:晉明帝司馬紹太寧間,公元324年2月15日。②帝:晉明帝司馬紹,公元322至公元325年在位。③庚辰:2月18日。④建康市:今江蘇南京市,時為東晉都城。市,街市。⑤建鄴: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以建業縣改名,治所今南京市。建興元年(公元313年)復改名為建康縣。⑥“灊山”句:灊山,在今安徽霍山縣東北。王,讀為wang,按圖讖所示應該可以稱王。
〔相關史料〕
李脫居蜀金堂山龍橋峰下修道,蜀人歷代見之,約其來往八百余年,因號曰李八百。初以周穆王①時來居廣漢②,棲玄山,合九華丹成,去游五岳十二洞二百余年,于海上遇紫陽君,授水玉之道。又來龍橋峰作金鼎煉九丹,丹成。三于此山學道,故世號此山為三學山③,亦號為棲賢山。
《太平御覽·集仙錄》卷六七○
李八百,蜀人也,莫知其名,歷世見之。時人計其年八百歲,因以為號。或隱山林,或出市塵。知漢中唐公昉④有志,不遇明師,欲教授之,乃先往試之,為作庸客⑤,公昉不知也。八百驅使用意,異于他客,公昉愛異之。八百乃偽病困,當欲死,公昉即為迎醫合藥,費數十萬錢,不以為損,憂念之意,形于顏色。八百又轉作惡瘡,周遍身體,膿血臭惡,不可忍近。公昉為之流涕曰:“卿為吾家使者,苦歷數年,常得篤疾。吾取醫欲令卿愈,無所昉惜,而猶不愈,當如卿何?”八百曰:“吾瘡不愈,須人舔之當可。”公昉乃使三婢,三婢為舔之。八百又曰:“婢舔不愈。若得君為舔之,即當愈耳。”公昉即舔。復言無益,欲公昉婦舔之最佳。又復令婦舔之。八百又告曰:“吾瘡乃欲差⑥,當得三十斛美酒,浴身當愈。”公昉即為具酒,著大器中。八百即起,入酒中浴,瘡即愈,體如凝脂,亦無余痕。乃告公昉曰:“吾是仙人也。子有志,故此相試。子真可教也,今當授子度世之訣。”乃使公昉夫妻,并舔瘡三婢,以其浴酒自浴。即皆更少,顏色美悅。以丹經一卷授公昉。公昉入云臺山作藥,藥成,服之仙去。
《太平廣記·神仙傳》卷七
〔注 釋〕
①周穆王:西周天子名,姬姓,名滿。昭王之子。②廣漢:今屬四川。③三學山:三學山或棲賢山,在今四川金堂縣東北。④唐公昉:漢代仙人,陜西城固人。⑤庸客:佃客,租地農民。⑥差:差同瘥(chai),病愈。
上一篇:《李洪之》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李洪之》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李輔國》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李輔國》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