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青海湖
古稱四海。蒙古語稱“庫庫諾爾”,藏語稱“錯溫布”,都意為“青藍色的湖”。位于青海省東北部,距西寧市約80公里的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間。系斷層陷落所成。湖水面積4583平方公里,最深達32.8米,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湖泊,湖水主要含氯化鈉,礦化度12.49克/升,它也是我國最大的咸水湖。繞湖一周約360公里,湖面最長處106公里,最寬處63公里,湖面海拔3195米。甘子河、沙耕河、黑馬河、布哈河、泉吉河、萊擠河、倒淌河等從四面八方匯集湖中。盛產無鱗湟魚。此魚遍體滾圓、光滑,肉多細刺,肥嫩味美著稱。湖中有海心山、海西山、三鹽石、沙島、蛋島(即鳥島)等五座小島。其中鳥島是南方飛來的候鳥棲息繁殖的場所,現已建立鳥類自然保護區。湖濱有廣闊的草原,是良好的天然牧場。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集句詩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