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
愛育黎拔力八達是元朝第四代皇帝,蒙古語稱普顏篤皇帝。
做皇太子
愛育黎拔力八達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孫,祖父叫真金,父親叫答剌麻八剌。他生于至元二十二年(1285)三月。愛育黎拔力八達7歲那年,他父親突然去世,給他幼小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2年后,他叔叔鐵穆耳做了皇帝。9歲那年,他祖母闊闊真廣求賢才,多方物色,最后選定漢族儒學名士李孟做他的老師。李孟是潞州上黨(今山西長治市)人,聰明過人,向以“通貫經史、善論古今治亂”著稱。在他的耐心指點下,愛育黎拔力八達埋頭讀書,受到儒學很深的熏陶。10年以后,鐵穆耳身患重病,不理朝政,皇后卜魯罕獨攬大權,她見愛育黎拔力八達學有所成,鋒芒初露,擔心有朝一日會爭奪皇位,于是在大德九年(1305)十月,下令愛育黎拔力八達跟隨生母答己,離開宮廷,遷居懷州(今河南沁陽)。愛育黎拔力八達在懷州一住就是3年多,對地方官員的不法行為和老百姓的疾苦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愛育黎拔力八達早年的經歷,對他登位后的施政產生了重要影響。
大德十一年(1307)正月,成宗鐵穆耳病死,朝中圍繞皇位繼承問題分為兩派。一方以皇后卜魯罕和中書左丞相阿忽臺為首,支持安西王阿難答繼承皇位;另一方以中書右丞相哈剌哈孫為首,聯合一部分蒙、漢官員,擁立愛育黎拔力八達和他的哥哥海山,并暗中派人告知兄弟二人,讓他倆速往京城。愛育黎拔力八達和他母親答己立即啟程,很快到達京城。而海山因坐鎮北部邊境,遠離京城,一時來不了。愛育黎拔力八達不敢坐等,決定在海山沒有到來的情況下,先發制人。幾天后,愛育黎拔力八達親自率領衛軍闖入皇宮,捕殺了阿難答、阿忽臺等人,事成后,愛育黎拔力八達以監國的名義掌握了朝政,并遣使北上迎接海山。在這期間,諸王闊闊出、牙忽都等人勸請愛育黎拔力八達即皇位,答己本人也偏袒幼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她讓陰陽家推測兄弟二人的生辰八字,在她的暗示下,陰陽家說,皇位應該由愛育黎拔力八達繼承。海山在赴京途中得知這一消息,大為不滿,立即遣使詰問,答己忌憚握有重兵的海山,急忙轉告他,愛育黎拔力八達之所以監國,意在穩定政局,以防不測,等待哥哥到京即位,并沒有別的意圖。然后,答己帶上愛育黎拔力八達,離京北上迎接海山。
大德十一年(1307)五月,海山即位,是謂元武宗。海山為了酬謝為他爭得皇位立下汗馬功勞的弟弟,詔立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兼領中書令,從而確定了愛育黎拔力八達合法的皇位繼承人的資格。愛育黎拔力八達受封后,在提倡儒學,招徠人才等方面做出努力。他派人四處求尋儒家經典,讓人節譯《大學衍義》一書,賜與左右蒙古大臣。之后,征得哥哥贊同,建成了自成宗起開始興建而一直沒有建成的國子監學,培養和選拔人才。
至大四年(1311)正月,元武宗海山病死,按照慣例,愛育黎拔力八達立即繼位。但愛育黎拔力八達決定暫緩登位,先以皇太子身份執政,整飭吏治,振興先祖舊業。愛育黎拔力八達對哥哥武宗生前的做法早就不滿,武宗死后的第二天,他宣布廢除武宗設立的尚書省,恢復原來的中書省。并以禍國殃民等罪名,將丞相脫虎脫、三寶奴、平章樂實、右丞保八等人處死,在短短的幾天內,武宗一朝的重要當政人物幾乎被一網打盡,接著,愛育黎拔力八達任命原云南行省左丞相鐵木迭兒為中書右丞相,太子詹事完澤、集賢大學士李孟為平章政事,又將元世祖忽必烈時期熟諳政務的老臣程鵬飛、董士選、李謙、張驢、陳天祥、尚文、劉正、郝天挺、董士珍等人召至京城任職,初步組成中書省班子。與此同時,他下令恢復各地的行中書省,懲治地方贓官污吏,嚴禁諸王、貴戚的擾民行為。采取了這些措施以后,他才于至大四年(1311)三月十八日正式登上皇位。帝號仁宗。
推行“漢法”
仁宗即位后,在李孟等漢人儒臣的輔佐下,確立了尊孔崇儒,推行“漢法”的政治方針。
至大四年(1311)七月,仁宗讓國子祭酒劉賡到曲阜,以太牢(牛牲)祭孔子。延祐元年(1314),他下詔襲封孔子53代孫為衍圣公,2年后,又加封孟軻父親為邾國公,母親為邾國夫人。仁宗多次對臣僚們說,尊孔崇儒,以儒家的倫理綱常作為統治思想是治國安邦的大計,并一再勉勵蒙古大臣了解和掌握儒學要旨和漢人政治。延祐四年(1317),仁宗下令將《大學衍義》全部譯為蒙語,由江浙行省刊印,然后把一部分賜給朝臣。他本人在閑暇之時,也不忘閱讀漢文經史,對讀《貞觀政要》和《資治通鑒》拍手叫好,覺得漢族帝王的治國之道,很值得蒙古統治者借鑒,于是下詔將這兩部書譯為蒙語,讓蒙古、色目官員誦習。
愛育黎拔力八達深知,人才的選拔與培養,是國家昌盛的重要保證,為此,他特地委托老師李孟掌管國子監學,還親自規定國子生名額為300人,另外增加20名陪堂生。他曾對身邊的大臣們說:“任賢善能可以使老百姓安居樂業,這是治理國家的一大法寶。”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仁宗極力提倡臣下薦賢舉能,廣招人才,即使出身于平民百姓,只要德才兼備,也可以任命他們擔任各級官職。世祖、成宗、武宗三朝,都有過實行科舉制度的打算,然而始終沒有付諸實施。皇慶二年(1313)夏季的一天,仁宗召來李孟商討用人制度的利弊得失,李孟說:“雖說人才的培養與選拔不只是有一條途徑,但是,漢、唐、宋、金盛行的是科舉取仕制度,當今要想招徠天下良才,如果通過科舉考試而得,遠勝于通過多種途徑選拔,而要實行科舉,就必須首先注重德行經術,其次是文辭,這樣才能獲得有真才實學的人。”仁宗聽后深受啟發,決定恢復科舉,改革吏員出職制度的弊端。
皇慶二年(1313)十一月,仁宗下詔正式實行科舉,規定,“舉人宜以德行為首,試藝則以經書為先,詞章次之”。科舉考試每3年舉行一次,分為鄉試、會士、殿試三道,蒙古、色目人與漢人、南人分別考試出榜。在考試科目方面,蒙古、色目人試二場,漢人、南人試三場,命題則以“四書五經”為主。仁宗在位期間,共舉行過兩次科舉考試,第一次在延祐二年(1315),得進士56人,第二次在延祐五年(1318),得進士50人。從而在政治上多少滿足了漢人地主要求廣開仕途的愿望,也使漢文化在蒙古、色目人中進一步傳播,而且因規定考試采用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以程朱理學作為考試取士的標準,確立了理學的思想統治,這對后世的科舉用人制度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仁宗在尊孔崇儒,推行“漢法”政治的同時,著手進行經濟改革。
世祖、成宗二朝使用的是中統鈔和至元鈔,物價相對穩定。但武宗上臺后,揮金如土,一再動用鈔本,又印制紙幣“至大銀鈔”,鑄造銅錢“至大通寶”,使鈔值下跌,物價上漲。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后,下令廢除“至大銀鈔”和“至大通寶”,恢復印造和使用中統鈔和至元鈔,力圖緩和政府的財政危機。但因他即位前夕為了爭得廣泛支持,賞給諸王3.9650萬兩黃金、184.9多萬兩白銀和22.3多萬鈔,賞賜之重是少見的。又因大興土木與軍費開支,府庫只剩下21萬多錠余鈔,因此,他的改革猶如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他不得不下令大量印鈔,連續4年都超過200萬錠,到延祐七年(1320),鈔銀比元初貶值了20多倍。這樣,貨幣改革失敗了。
貨幣改革失敗以后,愛育黎拔力八達決定在賦稅問題上采用漢人傳統的理財方法經理田賦。當時,江南富豪、諸王、寺院等大量隱占官民田產,致使強者田多稅少,弱者產去稅存,賦役不均,嚴重影響了政府的財政收入。為此,他采納中書平章政事張驢(一作章閭)的建議,延祐元年(1314),分別派張驢、你咱馬丁、陳士英到江浙、江西、河南三省查核田地畝數,理算租稅錢糧,以增加政府財源,這就是所謂的“延祐經理”。其主要做法是,限40日之內,各民戶到官府重新登記自家田產,作為政府征收租稅的依據,如果有人舞弊,允許知情者檢舉,違法者治罪。三省實行經理之后,遭到貴族、大地主和地方官吏的強烈抵制,他們相互勾結,隱瞞田產,而對中小地主和廣大農民,卻以查田為名,虛報他們的田產,甚至拆毀民屋,發掘民墓,致使平民百姓家破人亡,不得不鋌而走險,奮起反抗。延祐二年(1315)四月,蔡五九在江西寧都聚眾起義,圍困州城。仁宗見事態嚴重,匆忙調兵鎮壓,取消了“經理”之舉。這就是說仁宗的經濟改革沒有成功。
與權臣斗爭敗陣
仁宗的政治改革收效不大,經濟改革屢遭失敗,他舉步維艱。而最使他難受的是,他的一舉一動無不受母親答己和權臣鐵木迭兒的牽制。
答己以皇太后身份自居,要兒子言聽計從。她恣意弄權,對不順從自己的朝臣百般欺虐,一再袒護奸臣鐵木迭兒。鐵木迭兒原為云南行省左丞相,武宗時,因玩忽職守,貪贓枉法,欲被治罪,因答己為他說情,仍讓他留任原職。之后,他們二人相互勾結,狼狽為奸。武宗剛死,答己不待征求兒子同意,就從后宮傳出令旨,召鐵木迭兒為中書右丞相。仁宗不敢違背母親的旨意。這樣一來,他剛剛改組的中書省的最高職位就被鐵木迭兒竊取,這為進一步改革吏治設置了障礙。鐵木迭兒登上中書右丞相寶座后,有皇太后為自己撐腰,更加放縱,引起朝臣不滿,仁宗感到對自己不利,不得不在2年后將他罷免,任命原太府丞禿忽魯擔任中書右丞相。禿忽魯唯唯諾諾,辦事不力,控制不了尚書省。而鐵木迭兒正在加緊活動,準備東山再起,禿忽魯明白自己不是他的對手,因此多次上奏皇帝,以自己上任后天災流行為由,請求辭職。不久,仁宗撤了他,改任合散為中書右丞相。合散也不比自己的前任精明能干,而且他對答己和鐵木迭兒心懷恐懼,擔心有朝一日遭到他們報復,所以上任不久,就上奏仁宗說:“我不是望門世族出身,難以勝任丞相一職,而鐵木迭兒處事干練,應當委以重任”。果然,幾個月后,鐵木迭兒再次登上中書右丞相寶座,從仁宗將鐵木迭兒罷免到宣布他官復原職,僅僅一年多時間。
鐵木迭兒復職以后,身價更高,職權范圍逐漸擴大。仁宗讓他監修國史,總領宣政院事務,一切重大的刑事案件,聽憑他一手裁決。而鐵木迭兒越來越不把朝中大臣乃至皇帝放在眼里。為此,仁宗起用了鐵木迭兒的反對派肖拜住為中書平章政事,與御史中丞楊朵兒只一道,對鐵木迭兒勢力的膨脹稍加抑制。鐵木迭兒并不因此而有所收斂,相反,他得寸進尺,采用蒙上罔下的手段,在各官署安插死黨;吞并諸王、寺院田產和衛兵的牧場;受賄鈔額達數十萬貫,金銀珠寶不可勝計,史書上稱他,“私家之富,又在阿合馬、桑哥之上”。他的幾個兒子依仗父親的權勢,侵害官府,虐待百姓,干盡壞事,朝野上下對他們父子恨之入骨。延祐四年(1317)六月,肖拜住、楊朵兒只和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留守賀勝聯合內外監察御史40多人對他進行彈劾,歷數鐵木迭兒十幾條罪狀。仁宗大為震怒,決定將他處死。鐵木迭兒見勢不妙,急忙躲進答己后宮,追捕官兵不敢擅闖太后宮門。仁宗見母親插手此事,悶悶不樂,又不敢與母親鬧翻,落下個不孝的名聲,最后,僅僅下令罷免了鐵木迭兒的丞相職位,而揭發奸臣的楊朵兒只等人也被調任。
2年后,答己對兒子軟硬兼施,迫使仁宗詔令鐵木迭兒為皇太子的太師,朝野為之震驚。中書平章政事張珪等人聯合內外御史40多人再次聯名上書,力陳鐵木迭兒奸邪不法,難勝太師之職,仁宗屈從于母親的壓力,不聽大臣的諫言。張珪被答己心腹打成重傷,被迫離職。從此,支持仁宗的得力大臣逐漸失去對他的信賴。于是,奸臣再度得勢。
在這場斗爭之外,仁宗在皇太子人選問題上則一反常態,顯得毫不手軟。當初,元武宗海山在立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時就約定,愛育黎拔力八達之后,皇位再傳給海山的兒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后反悔,決定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碩德八剌。母后答己覺得碩德八剌生性柔懦,易于控制,所以也極力贊成立碩德八剌為皇太子。延祐三年(1316)十二月,仁宗將年僅13歲的碩德八剌立為皇太子,兼領中書令。而對哥哥的長子和世軟硬兼施,先是封他為周王,延祐三年(1316)三月,又命令他離開宮廷去鎮守云南。這一事件,招致了不少蒙古諸王和武宗舊臣的不滿。 當和世奔赴云南,途經陜西延安附近時,武宗時期的一些大臣都趕來會合,并向北逃到阿爾泰山一帶,伺機反撲。
延祐七年(1320)正月,做了10年皇帝的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去世,時年36歲。愛育黎拔力八達不僅通曉儒術,而且熟知佛教“明心見性”之理。他為人和藹,對近臣貴戚以禮相待,平時生活比較儉樸,不尚豪華,從不出巡游樂,大肆輔張,也不象有些蒙古帝王那樣終日沉溺于酒色,這是難能可貴的。
上一篇:世祖愛新覺羅福臨
下一篇:仁宗朱高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