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禪宗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因主張用禪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習而得名。該宗自稱“傳佛心印”,以覺悟眾生本有之佛性為目的,故亦稱“佛心宗”。傳說禪宗的創史人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之后而分成北宗神秀、南宗慧能,時稱“南能北秀”。北宗重視打坐“息想”,以起坐構束其心,力主漸修成佛。中唐以后,經慧能弟子神會等人提倡,南宗成為禪宗正統,受到唐王室重視,對士大夫和勞動群眾都有較大影響。《欏伽經》、《金剛經》、《大乘起信論》對該宗有較大影響,《六袒壇經》為其代表經典。南宗提倡心性本凈,佛性本有,覺悟不假外求,不讀經,不論佛,不立文字,強調“以無念為宗”和“即心是佛”、“見性成佛”,故自稱“頓門”。此宗曾傳入日本和朝鮮。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神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禹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