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屯田理論
中國漢代以后的封建社會里有關屯墾農田的目的、方式、規劃、制度以經濟效果的觀點和主張。屯田理論由西漢時期晁錯首倡,桑弘羊最先付諸實踐。屯田最初專指軍屯,目的是抵御匈奴的不斷軍事侵擾,保證軍糧,節約軍費,鞏固薄弱的封建經濟基礎。后來,屯田逐漸注重經濟收益問題。桑弘羊等認為,大量移民守邊屯田,不僅可以增加軍事實力,還可以溝通漢民與少數民族的關系,有利于開發邊疆,增加財政收入。這樣,逐漸出現了民屯、營屯、商屯、礦屯等形式,屯田的內容和方式均豐富起來。唐代以后,屯田理論的重心轉向屯田土地制度與經濟效果問題。至明代,屯田被作為固定的財政收入的重要手段而形成制度化。屯田理論和屯田實踐,對于鞏固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哲學文化·尚賢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戲劇文化·川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