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心為上·德信服人·達漫恃強,君肅攻心
北周末年,突厥分裂為東西兩國,東突厥奉攝圖為正,西突厥則以大邏便為大可汗。西突厥東拒都斤,西越金山,龜茲、鐵勒、伊吾等部落及西域諸胡前后歸附,國勢漸漸強盛,歷大邏便、鞅素特勤兩代,始終都與東突厥爭戰不已,同時也不買隋朝的賬,所謂朝貢自是無影可跡。隋文帝楊堅開皇年間,泥撅處羅可汗達漫繼承汗位,因統治無方,國勢漸衰。至隋煬帝楊廣大業初年,西突厥國內常有叛離之事發生,在與鐵勒的爭戰中亦屢遭大敗,達漫的處境的確不妙。隋朝看到了征服西突厥的機會,立即行動起來。當時黃門侍郎裴矩正在敦煌負責籠絡西域諸國的工作,得知西突厥國內動蕩不安而達漫思念母親的情感很熾熱,馬上就意識到正可從達漫之母向氏身上大做文章。向氏本是中原人,在前夫泥利可汗鞅素特勤死后改嫁小叔子婆實特勤。隋文帝開皇末年,她與婆實特勤來長安朝見,因遇達頭之亂而滯留京師,至大業初年仍未能返回突厥。裴矩想到,達漫既然常常思念向氏,說明他們母子感情很深,隋朝只要緊緊控制住向氏,就可有效地脅迫達漫。裴矩把這一想法上奏煬帝,煬帝當即派崔君肅帶著國書前往西突厥,名義上是慰撫,實際目的則在于誘逼達漫向隋朝朝貢。崔君肅不負使命,開宗明義地向達漫陳述了三點利害關系:其一,東西突厥自分裂以來,彼此仇視,年年爭戰,長達數十載仍未能分出勝負,說明雙方勢均力敵;其二,現今東突厥啟民可汗染于擁兵百萬,尚且誠心誠意地臣服隋朝天子,動機顯然再明確不過,他是因自己力量不夠,想借隋兵共同消滅西突厥罷了;其三,隋天子難違百官百姓的一致要求,已下詔準備向可汗開戰,幸虧可汗母親向氏在朝哭泣求哀,天子才破例按兵不動。向夫人在天子面前許愿說,只要圣朝派使者來召可汗,使可汗與啟民居于同等地位,享受同等待遇,可汗一定會應召入朝。天子是相信了向夫人的承諾才派我出使,當然不想事與愿違。可汗如能稱藩拜詔,則國保永安,令堂亦能延壽延福,否則向夫人必因欺誑天子之罪而遭誅戮,貴國亦必將在大隋與啟民國的聯合進攻下土崩瓦解。崔君肅強調說:“我言盡于此,何去何從任憑可汗選擇。”達漫被崔君肅這一番虛虛實實、連蒙帶騙的大道理嚇得汗流浹背,連忙跪接詔書,表示愿意向隋朝盡藩臣之禮。崔君肅心里暗笑,表面上仍很嚴肅,他一轉念,我何不說動達漫代替隋朝攻打吐谷渾?于是故意輕描淡寫地說道:“啟民內附大隋,受到先帝(指隋文帝楊堅)的嘉賞,終致兵強國富。而可汗歸附的速度慢了一點,想要與啟民爭寵的話,除了向天子表示自己的至誠之外別無良方。今可汗之國距京師過于遙遠,朝覲暫難實行,不妨立一大功以明臣節。”達漫問怎樣立功,君肅說:“吐谷渾是啟民少子莫賀咄設的母舅,現今天子又嫁義成公主給啟民為妻,啟民因畏懼天子而與吐谷渾斷絕了親戚往來。吐谷渾怪罪圣朝從中作梗,擅自不修職貢,天子對此大為惱火,可汗若請誅滅吐谷渾,必能得到天子的許可。兩面夾攻,吐谷渾不敗何待?到那個時候,可汗再親自入朝覲見天子,拜見老母,道路暢通無阻,該是何等風光得意!”達漫大喜說:“得君指教,茅塞頓開,真是感激不盡!”于是派使者向隋朝稱臣,按例朝貢。由于隋朝已用同樣的計謀誘使鐵勒擊敗了吐谷渾,達漫自然無法按照崔君肅的要求立此一功了。(《隋書·西突厥傳》)
上一篇:假托王命·假借天意·趙高改遺詔,胡亥稱二世
下一篇:先發制人·金太祖待機而動攻取寧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