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無為
道教教義之一。無為原是道家的哲學思想,是對社會政治和人生處世的基本態度。主張凡事順其自然,而不加以不必要的干預。但無為非并不為;不過要為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道教承襲了道家的無為思想并加以衍化,認為治理天下要順乎社會,與民休養生息,個人處世要擯棄妄自作為,追求清靜寡欲。早期道教把“無為而無不為”作為得道意、得天心、致太平的根本。張陵的《老子想爾注》稱:“自身不愛,不求榮好,不奢侈飲食,常弊薄嬴行;有天下,必無為,守樸素,合道意矣。”魏晉以后,“無為”成為道士全身和修仙的基礎。后世內丹家則稱“金丹術”為“無為”。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外交文化·斌椿一行游歷泰西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法制文化·明大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