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舞蹈文化·秧歌
漢民族地區流傳極為廣泛,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形式之一。主要流傳于中國北方,因地域與流傳,產生的時代不同而形成了內容、風格、形態等方面迥然不同的,各具特色的秧歌。一般的秧歌為青年男女腰系各色彩綢,雙手提彩綢兩端隨腳下的“十字步”擺動于身前。在鑼、鈸、堂鼓或腰鼓不同的樂聲中變換各種隊形進行表演。一些地區在秧歌隊中還增加“貨郎”、“男丑”、“丑婆”角色的表演為節日添加風采。秧歌的起源說法不一,有不少人認為是在插秧季節,由農民邊工作邊哼唱的“田歌”逐漸發展為有舞有唱的“秧歌”。而在北方黃土高原地區,無秧可插,從出土文物可證,北方秧歌已有千年左右歷史,而且發現在陜北地區古代秧歌是為祭祀二十四星宿而舞的記載,故秧歌之源頭之一應為祭祀舞蹈。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禹陵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政治要事·第三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