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第四十九
離下兌上
革是變革、革命的意思。革卦由離、兌兩卦組成。
從卦象來說,離為火,居下卦而向上炎燒;兌為澤,處上卦而往下滋潤。離火太烈則澤水干涸,兌澤潰決則離火熄滅,兩者相克而不相得,有變革之象。
從人事來說,離為中女,兌為少女,少女在中女之上,為長幼失序。何況中、少二女又不如長女具有體恤幼小、敬愛尊長等持家的美德,因此居家往往意見相左,易于爭吵,一旦長大成人又將各自嫁人,也有變革之象。
從天道運行的規律來看,寒來暑往,四季交替,莫不導因于天道自然的變革遞嬗,如《彖傳》所說“天地革而四時成”。而人世間的改朝換代,倡議革命,必得內懷文明之德(內卦離體為文明),外得百姓心悅誠服(外卦兌體為和悅),方為正道,如《彖傳》所說“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此外,革又有皮革的意思,因此革卦取牛、虎和豹的皮革為象,以闡明六爻的變化過程。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已日”指已革之日,即變革已經完成的時刻。“孚”是信服。變革的意義在于除舊布新。一般人大抵安于舊有的習慣與環境,不喜歡變動,因此必得到非革不可之時,才能變革,切忌輕言變革。當天下敗壞至極,再不大事變革則禍患將愈演愈烈,此時變革正為了驅除弊亂,以獲致祥和。唯有革命成功之時,弊端已經掃除,禍亂已經止息,天下蒼生才會信服,所以革含有元亨大通之理。“利貞,悔亡”,是指從事變革應當固守正道,方為有利。變革必須恰到好處,才不會悔不當初。因為改變現況如果不得要領,反將招致更大的弊害,則大有罪過。
下卦離體三爻論述革命的主、客觀條件及其謀劃,必盡離火文明(離為火,為文明);上卦兌體三爻則說明革命完成之后,當用兌說(兌為說,說通悅)以和順人心,穩定新政權。
例解 漢高祖劉邦在推翻秦王朝及與項羽爭奪天下的過程中,確能善盡離火文明之德,以吊民伐罪為革命宗旨,審時度勢決定革命進程,既符合正道又至為恰當,終于建立統一的大漢帝國。而漢初著名的文景之治,則是在革命成功之后,與民休養生息,能善用兌說以和順人心,奠定漢帝國富強的基礎。
初九 鞏用黃牛之革。
“鞏”是鞏固。“黃”是中色。古人以五行配五色,各居不同方位,其中土居中央,配黃色,所以黃是中色。“牛”是柔順的動物。“黃牛”指六二,因為六二以柔爻居陰位,又處下卦中位,德行中正而柔順。“革”是皮革,可用來捆綁。“鞏用黃牛之革”,比喻六二以中正柔順之道固結初九。變革是樁大事,不可不小心謹慎。初九以剛爻居陽位,地位卑下,剛健能動,又處下卦離體,離火本性向上炎燒。然而,初九居革卦的開始,并非變革的時機,地位卑下則無權勢,也無能力推動變革,過于剛猛反足以敗壞大事。由此可見,初九并未具備變革的各種主、客觀條件。初九上與九四無應,而與六二柔爻成比。唯有借著六二的柔順中正之德以自固,如爻辭所說的“鞏用黃牛之革”,才不致妄動躁進。
例解 圍棋的棋諺“初棋無劫”正好印證了初九“鞏用黃牛之革”的道理。打劫的目的在于變更既有的領域。但在棋局之初,輕率挑起劫爭往往是過強的著手,反易招致不利。因此即使出現了可以打劫的棋形,通常也會避免在初期挑起劫爭,而采取較為中正柔順的著手,靜待適當時機再行變革。
六二 已日乃革之。征吉。無咎。
六二以柔爻居陰位,處下卦中位,德行中正而柔順;又為離體主爻,離為文明,具有文明之德;上與九五相應,能得九五君王的幫助,可謂得時、得位,其才德足以安民濟世。然而,處變革之時,為人臣者,不當率先變革,必得上下各界都認為非變革不可之后,方能起而改革,所以說“已日乃革之”。六二應該謹守臣道,進而上輔國君,以求實踐中正文明之道,則能得吉而無咎。
例解 南北朝時,北方為胡人統治,士族在艱苦的環境中保護華夏文化,而胡人統治者也對士族逐漸重視與任用。北方士族能謹守臣道,耐心開導胡人統治階層,使其誠心悅服華夏文化,“已日乃革之”,進而推動漢化與文治,終于掌握北方政治的主導力量,開創隋唐的盛世,誠所謂“征吉,無咎”。
九三 征兇。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革言”指謀劃討論變革之事。“就”是贊成、符合的意思。“孚”為信實。九三以剛爻居陽位,又處下卦離體的上方,過剛失中,躁進妄動而亟于變革,因此爻辭誡以躁進上往則兇。九三應該謹守貞正的德行而常懷危厲之心,征詢各階層民眾對革命與否的正反意見,以至于三,而無不贊成,如此才能信實不移地致力革命大業。
例解 宋神宗時,王安石(1021—1086)推動變法。但他自視過高,與他意見不合的,他便指責他們食古不化,固執不受人言。由于不能“革言三就”,致議論四起,而神宗一死,新法即廢。當時朝臣范純仁曾建議神宗說:“道遠者理當馴致,事大不可速成,人才不可急求,積弊不可頓革,倘欲事功急就,必為嚐佞所乘。”真是一言中的,道中王安石急切躁進的毛病。
九四 悔亡。有孚改命。吉。
“改命”即著手從事變革。九四已經進入上體,變革的時機已經成熟。九四資質剛健,具變革的才能。位居兌澤和離火的交界,離火太烈則澤水干涸,澤水潰決則離火熄滅,有變革的態勢。地位靠近九五君王,足可承擔改革的重任。同時下無遠應,也無近比,變革的意志也非常堅定。由此可見,革卦發展到九四已經可以采取行動了。九四以剛爻居陰位,失正不當位,本應有悔。然而,若變革得至為恰當,則能無悔。變革完成之后,當以至誠去除前朝弊政,舊法不便于民者皆予更改,得吉。
例解 美國的獨立運動就是“順乎天而應乎人”的革命。當時革命的主、客觀因素已經齊備,因此當英國政府意圖強行課征茶稅這個導火線一出,則北美殖民地十三州革命之勢銳不可擋。而獨立宣言與權利章典所宣示的民主精神,更替美國未來的富強奠定了基礎,此即“有孚改命,吉”。
九五 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虎”代表大人。“虎變”指老虎每到春、秋脫換新毛之后,虎皮的文采更為光澤。“虎變”用來比喻改朝換代。九五以剛爻居陽位,得上卦中位,是陽剛中正的大人。新政權建立之后,九五大人以中正之道改革天下的事物,變革無絲毫不妥當。其所施行的新政炳然昭著,猶如剛脫換新毛的虎皮一般亮麗奪目。九五大人所進行的改革,不用占筮,就知道至為妥當,而為民眾所信服。
例解 美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1879—1955)提出著名的“相對論”,對古典物理學而言是一大革命。其理論嚴謹有力,猶如九五陽剛中正之道,其影響所及,改造整個古典物理學的理論體系。“相對論”就如同“虎變”光彩奪目,而且“未占有孚”,成為現代科學最重要的理論。
上六 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兇。居貞吉。
“君子”指有才德或在位的人。“豹”則象征君子。“小人”指沒有才德或不在位的人。上六居革卦終極之地,革道已成,則君子已經順從改革而調整其對革命的態度,轉而支持新政權,猶如豹的換毛,雖然比不上虎的文采炳著,但也隱然可見,小人則由于昏庸愚昧,一時難以改變,對于新政權只是表面服從,順從新的政令。小人原本難以教化,能夠改變他的外在行為已經足夠了。倘若不以此為滿足,而想對小人予以思想改造,以求徹底改造小人,如此革命剛告一段落,而又要進行另一場革命,實背離中道遠甚,兇禍隨之。上六既然以柔爻居陰位而得正,應當固守貞正之道,不宜再輕舉妄動,所以告誡他“居貞”則“吉”。
例解 兩軍對陣作戰,當一方潰散時,另一方通常會乘勝追擊,此時應該避免趕盡殺絕。戰敗的敵方將領倘若愿意歸順,為我所用,則形同“君子豹變”。至于逃竄的士兵們,只要他們繳械投降即可。如果不知節制,把他們逼得狗急跳墻,回過頭來作困獸之斗,徒增我方的損傷,此即“征兇”。因此,當革道終了之際,更要固守貞正之道才能得吉。
上一篇:白話《易經·離下乾上》原文釋義
下一篇:白話《易經·離下坎上》原文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