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七情
中醫學病因學說闡發的可致人體致病的人的七種情志的總稱,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中醫認為,七情的變化,是人體對外界事物的反映,屬于生理活動范圍。如情志過度興奮或抑制,則可傷及五臟,使內臟功能失常,氣血不調而發生疾病。戰國時的醫家,已有喜怒傷氣,暴怒傷陰,暴喜傷陽之說。認為:肝,在志為怒,怒傷肝;心,在志為喜,喜傷心;脾,在志為思,思傷脾;肺在志為憂,憂傷肺;腎,在志為恐,恐傷腎。后世之家也有憂思傷心,憂思傷脾,悲傷肺,驚恐傷腎等說法,但未超出以上范圍。宋代醫家陳無擇的“三因”致病說,把七情視為致病的內因。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七巧板與“唐圖”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文化·三國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