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鳴雷
秦鳴雷,字子豫,號華峰,浙江臨海人。其父兄皆在朝為官,父秦文官拜參政,兄秦鳴夏官左春坊。據說他14歲時,有天和同伴們去學校,路過一個寺廟,廟里正逢一群人在扶箕。秦鳴雷從門外經過,箕筆忽然自己在沙盤上寫下“門外有甲辰科狀元秦鳴雷,可請他進來”,眾人大驚。箕筆從沙盤上飛起,沖出廟門,落在秦鳴雷的衣袖上,仿佛要把他拉進來。從此之后,秦鳴雷常常夢見自己騎著白色的駿馬直上天門。這似乎預示著秦鳴雷的好運氣。嘉靖二十三年(1544)甲辰科,主試官是禮部尚書兼學士張潮,左庶子兼修撰江汝璧為副。張潮只主持了3場考試就得急病死去,主考只剩下江汝璧一人,后來便把同考修撰茅瓚提升為主考,使會試人員完備。這年秋天殿試,讀卷大臣們經過仔細品評、篩選,擬定名次后呈送皇帝審閱。擬定的狀元名叫吳情,吳情讀起來和“無情”相似,皇帝嫌他名字不雅,道: “無情豈能做狀元!”這時,風吹動大殿外的旗幡,聲音響亮,又仿佛雷電的形狀。皇帝突發奇想,要找一個姓雷的做狀元。翻遍了所有的卷子,也沒有找著,卻無意中發現了“秦鳴雷”,雖不姓雷卻和“雷”挨點兒邊,于是秦鳴雷便成了狀元,吳情被降為探花。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封建科舉的荒誕和腐朽,多少有識之士被扼殺在其中,秦鳴雷不過是在巧合中偶然走運的人罷了。不久,授翰林院修撰。秦鳴雷在仕途生涯中也做了不少令人稱道的事。在他任南京禮部尚書時,太醫院和欽天監及四夷館等處的官吏,每年由禮部對其業績進行考核,予以升降處置。以前,官吏們每逢此時便請閣臣講情送禮,弄得人際關系很亂,政令也無法貫徹執行。秦鳴雷到任后,嚴格考查,賞罰分明,幾個月便一掃數年之積弊,恢復了正常的秩序。嘉靖四十二年(1563),秦鳴雷為禮部侍郎,皇帝因為顯廟里長出了一枝靈芝,便改此廟名為“瑞芝廟”,并設立提點官一名,管理有關事務,印信則按所謂“太行山式”鑄造。鑄印局的官員很為難,查東查西也不知這“太行山式”是怎么回事。秦鳴雷聽說這事后,就取來本處的印信,把原印文的“認知”改為“提點”,又把“太行山關防”改成“瑞芝廟”字樣。印成,皇帝很滿意,同僚們都很欽佩他的靈活和機智。一次暴雨,長陵的神道橋因年久失修而塌壞,宦官們想借此大撈一把,便上疏皇帝要求督工改建,計劃得花10多萬兩銀錢。而朝中正直的大臣以寢陵修建是大事,不可草率為由,予以抵制。世宗命令禮部、工部勘查決定。工部尚書何廉不敢得罪宦官們,只說物資、民工等歸自己負責,其他的由禮部決定。秦鳴雷便領人測量勘查,宦官們一見,心中大喜,以為計已得逞。等到測量等一系列工作做完之后,秦鳴雷令欽天監擇開工之吉日,臺官推算的結果是眼下不是黃道吉日,不宜修建,需二三年后才可動土,此事遂罷。太監們大失所望,又無計可施。這也是秦鳴雷機智過人之處,巧妙地解決了這個難題。何廉聽說后贊嘆道: “秦鳴雷真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秦鳴雷亦多著述,所撰《談資》2卷,采古今事,別具一格; 又有《倚云樓遺集》1卷、《補遺》1卷傳世。
上一篇:秦大成
下一篇:納蘭胡魯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