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再征金川之戰(177~1776年)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九月至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清軍再次征討大小金川土司的戰爭。
乾隆三十七年,溫福北路軍由汶川(今四川汶川南)出發西進,溯雜谷河至小金川上游,搗小金川土司之后背;桂林率南路軍由打箭爐(今四川康定)出發,溯金湯河北上,攻小金川之南。僧格桑割地求援于索諾木。索諾木遣兵救之。五月,桂林派副將薛琮率兵3,000入墨壟溝(今四川小金西南石坪關東)。叛軍截斷薛琮后路,桂林未如期增援,薛琮戰死。乾隆帝旋以參贊大臣阿桂取代桂林統兵繼續征剿。僧格桑轉奔大金川。索諾木拒絕向清軍獻出僧格桑,且公開與小金川合兵對抗清軍。十二月,清朝廷以溫福為定邊大將軍,豐伸額、阿桂為副將軍,征討大金川。溫??说啄具_,俘僧格桑父澤旺,檻送京師處死。三十八年春,溫福部由谷噶、阿桂部由丹噶(今四川丹巴東太平橋附近)合攻噶爾崖(今四川金川安寧);豐伸額由綽斯甲(今四川馬爾康黨壩西北)徑攻勒烏圍(今四川金川勒烏)。溫福軍遭叛軍扼險阻擊不能前進,乃擬攻昔嶺(今四川金川東南),駐軍于木果木,令提督董天弼率部屯底木達。六月,索諾木誘使已降清的原小金川土兵復叛,襲董天弼營,董天弼戰死。叛兵又配合大金川土兵夾攻木果木清營,溫福戰死,清軍大敗,所占小金川之地盡失。清朝廷聞訊,增派鍵銳、火器兩營及黑龍江等地兵5,000赴川助戰,以阿桂為定西將軍,明亮、豐伸額為副將軍,再攻小金川。阿桂統兵由鄂克什入,經沃日寺攻小金川之東,明亮由打箭爐北上攻其南,豐伸額從北路綽斯甲南下。十月,東、南兩路清軍會攻美諾,再次克小金川,在此設縣。
三十九年正月,清軍兵分三路攻大金川。阿桂領一軍,自小金川攻其東;豐伸額領一軍,自宜喜攻其北;明亮、富德領一路,自大金川下游而上攻其西南。七月,阿桂軍逼近勒烏圍附近之遜克宗壘。索諾木毒死僧格桑,獻其尸請降。阿桂不許,加緊進攻。金川軍死守遜克宗壘。阿桂久攻不克,遂繞道至大金川河東岸,與豐伸額部會師,并命明亮移軍北上破宜喜。四十年四月,阿桂軍至河西助明亮軍占領宜喜。七月,合攻勒烏圍。八月,勒烏圍被清軍攻克,索諾木等逃往噶爾崖。
阿桂、明亮、富德督軍向噶爾崖挺進,經4月激戰,克大小碉寨1,000余座,十二月逼近噶爾崖。叛軍紛紛出降。清軍合圍噶爾崖,筑長圍、斷水道以困之,大砲日夜轟擊。四十一年正月,索諾木不支投降,大、小金川終被平定。
清鑲銀護手月牙鉤
上一篇:《淺水塬之戰(618年)》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清軍初征金川之戰(1747~1749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