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訢》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奕訢》人物故事小傳
奕訢(公元1823—1898年),愛新覺羅氏,清宣宗道光皇帝第六子,恭親王。咸豐即位,受封為王。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九月,太平軍北伐逼近京師,署領侍衛內大臣,辦理巡防,入軍機,歷任都統、內大臣等職。十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任欽差太臣,主持和議,分別與英、法、俄簽訂《北京條約》。倡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并總攝其事。十一年,咸豐死,與慈禧太后策劃北京政變,斬殺肅順等顧名大臣,授議政王,掌軍機處、總理衙門,兼宗令,領神機營。支持洋務派搞洋務運動。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奉命節制各路統兵大臣,負責鎮壓捻軍。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因不欲言戰,被罷家居。二十年,中日戰爭爆發,復起為總理大臣,并總理海軍、會辦軍務、內廷行走,后改任督辦軍務。二十四年四月卒。謚“忠”。
〔正 史〕
恭忠親王奕訢,宣宗①第六子。與文宗②同在書房,肄武事,共制槍法二十八勢、刀法十八勢,宣宗賜以名,槍曰:“棣華協刀”,刀曰:“寶鍔宣威”,并以白虹刀賜奕訢。文宗即位,封為恭親王。咸豐二年③四月,分府,命仍在內廷行走。
三年九月,洪秀全兵逼畿南,以王署領侍衛內大臣辦理巡防,命仍佩白虹刀。十月,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四年,迭授都統、右宗正、宗令。五年四月,以畿輔肅清,予優敘。七月,孝靜成皇后崩,上責王禮儀疏略,罷軍機大臣、宗令、都統,仍在內廷行走,上書房讀書。七年五月,復授都統。九年四月,授內大臣。
十年八月,英吉利、法蘭西兵逼京師,上命怡親王載垣、尚書穆蔭與議和,誘執英使巴夏禮,與戰,師不利。文宗幸熱河,召回載垣、穆蔭,授王欽差便宜行事全權大臣。王出駐長辛店,奏請飭統兵大臣激勵兵心,以維大局。克勤郡王慶惠等奏釋巴夏禮,趣王入城議和。英、法兵焚圓明園。豫親王義道等奏啟城,許英、法兵入。王入城與議和,定約,悉從英、法人所請,奏請降旨宣示,并自請議處。上諭曰:“恭親王辦理撫局,本屬不易。朕深諒苦衷,毋庸議處。”十二月,奏通商善后諸事。初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命王與大學士桂良、侍郎文祥領其事。王疏請訓練京師旗兵,并以吉林、黑龍江與俄羅斯相鄰,邊防空虛,議練兵籌餉。上命都統勝保訓練京兵,將軍景淳等訓練東三省兵。
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王請奔赴,兩太后召見,諭以贊襄政務王大臣載垣、端華、肅順等擅政狀。穆宗侍兩太后奉文宗喪還京師,譴黜載垣等,授議政王,在軍機處行走,命王爵世襲,食親王雙俸,并免召對叩拜、奏事書名。王堅辭世襲,尋命兼宗令、領神機營。
同治元年④,上就傅,兩太后命王弘德殿行走,稽察課程。三年,江寧克復。上諭曰:“恭親王自授議政王,于今三載。東南兵事方殷,用人行政,征兵籌餉,深資贊畫,弼亮忠勤。加封貝勒,以授其子輔國公載龢,并封載浚輔國公、載瀅不入八分輔國公。”四年三月,兩太后諭責王信任親戚,內廷召對,時有不檢,罷議政王及一切職任。尋以惇親王奕誴、醇郡王奕譞及通政使王拯、御史孫翼謀、內閣學士殷兆鏞、左副都御史潘祖蔭、內閣侍讀學士王維珍、給事中廣誠等奏請任用,廣誠語尤切。兩太后命仍在內廷行走,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王入謝,痛哭引咎,兩太后復諭:“王親信重臣,相關休戚,期望既厚,責備不得不嚴。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七年二月,西捻逼畿輔,命節制各路統兵大臣。授右宗正。十一年九月,穆宗大婚,復命王爵世襲。十二年正月,穆宗親政,十三年七月,上諭責王召對失儀,降郡王,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并奪載龢貝勒。翌日,以兩太后命復親王世襲及載龢爵。十二月,上疾有間,于雙俸外復加賜親王俸。旋復加劇,遂崩。德宗即位,復命免召對叩拜、奏事書名。
光緒元年⑤,署宗令。十年,法蘭西侵越南,王與軍機大臣不欲輕言戰,言路交章論劾。太后諭責王等委靡因循,罷軍機大臣,停雙俸。家居養疾。十二年十月,復雙俸。自是國有慶屢增護衛及甲數,歲時祀事賜神糕。節序輒有賞賚,以為常。二十年,日本侵朝鮮,兵事急,太后召王入見,復起王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并總理海軍,會同辦理軍務,內廷行走;仍諭王疾未愈,免常川入直。尋又命王督辦軍務,節制各路統兵大臣。十一月,授軍機大臣。二十四年,授宗令。王疾作,閏三月增劇,上奉太后三臨視,四月死,年六十七。上再臨奠,輟朝五日,持服十五日。謚曰忠,配享太廟,并諭:“王忠誠匡弼,悉協機宜,諸臣當以王為法。”
子四:“載龢,貝勒加郡王銜,卒,謚果敏;載瀅,出為鐘端郡王奕洽后,襲貝勒,坐奪爵歸宗;載浚,與載瀅同時受封:載潢,封不入八分輔國公。載龢、載浚、載潢皆前王卒。王死,以載瀅子溥偉為載龢后,襲恭親王。
《清史稿》卷二二一
[注 釋]
①宣宗:愛新覺羅旻寧,公元1821—1850年在位,年號道光。②文宗:愛新覺羅奕,公元1851—1861年在位,年號咸豐。③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④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⑤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
上一篇:《大公鼎》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大公鼎》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孔奮》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孔奮》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