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珠開基豫章南
“豫章家聲大,湘水世澤長。”這是福建仙游羅氏祠堂的一副對聯。意思是無論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還是域外番邦世界各地,舉凡羅氏后裔,都堅定地認準豫章(今南昌)為天下羅姓的發祥之地;而豫章羅氏的始祖羅珠,則來自湖南省的湘水邊。
羅珠為秦武陵(湖南常德)縣令羅君用之次子。因其父受命督運官鐵,行船至洞庭湖遇風暴溺水而亡,羅君用的弟弟和女兒尋尸不獲,均投河自盡,漢高祖劉邦憫恤羅氏忠孝,乃封羅君用僅存的兒子羅珠為治粟內史,景帝初年,改官名為大農令。
據《江西通志》載:羅珠“高祖時跟隨灌嬰,平定豫章,有功德于民”。公元前201年,灌嬰在豫章郡,始筑南昌城,但第二年,灌嬰奉詔北調,根據當時的人力物力,僅用一年時間建成一座浩大的城池是不可能的。據南昌市青山湖區羅家鎮《羅氏族譜》載“灌嬰筑城,辟六門,未竟真功,羅珠繼其功”,可見羅珠接手灌嬰筑城,功不可沒。
呂后專權時,羅珠為避免殃及自身和家庭,乃隱居洪崖(今南昌梅嶺),潛心鉆研醫藥為民治病,并以禽鳥為伴,聽泉聲為樂,故有“洪崖先生”之號;并在梅嶺廣植松柏,雖身在山野,卻心中有漢(朝廷),故將所植之松柏稱為“漢松”與“漢柏”,自己也以“漢”和“懷漢”名之,“羅漢松”與“羅漢柏”因此而得名。羅珠終老西山洪崖,西山的最高峰洗藥峰又名“羅漢嶺”,而羅珠的后裔發脈為“豫章羅氏”,繁盛為天下1200萬羅姓子孫。在南昌市,主要有青山湖區羅家鎮、南昌縣柏林羅村、蓮塘鎮羅村都奉羅珠公為宗姓始祖。
自羅珠之始,家族繁衍,廣播四海,民間有“羅無二派”之名言。韓國是羅氏海外后裔主要居住國家,據韓國《錦城羅氏大同譜》記載:豫章羅氏至強公,唐代任尚書左仆射兼御史中丞大夫,因反對唐太宗李世民征伐高句麗廷議,為避禍而逃至韓國,在新羅朝廷任左丞相,由于官居高位,顯赫一世,于是家庭繁榮,人丁興旺,形成了浩浩蕩蕩的韓國“錦城羅氏”。
豫章羅氏在韓國的另一支是“羅州羅氏”,據史料記載,羅州羅氏的始祖為宋代江西南昌東崗羅村(今南昌青山湖區羅家鎮羅家村)人羅富,奉命東渡,出使韓國,因宋亡而不及回朝復命,乃居于羅州,在高麗朝廷出仕,官至正議大夫監門衛上將軍。至今,錦城羅氏和羅州羅氏分別在韓國的全羅南道和全羅北道,共計60萬羅姓韓國公民都認豫章羅珠為他們的宗姓始祖。
唐代中葉,豫章羅氏后裔開始遷入湖南、湖北,宋末元初又進入福建廣東。清代廣東梅縣的羅芳伯在南洋的加里曼丹島(今印尼)建立了一個共和制的蘭芳國,立國時間達108年(1777~1885),其實行的“大總長制”實為共和制,為亞洲第一個共和制的華人國家,創建人就是豫章羅氏后裔羅芳伯。至今,海外的豫章羅氏后裔除了韓國之外,約40萬人分布在東南亞國家。
上一篇:紅白喜事談禮儀-南昌青山湖
下一篇:艾溪湖的傳說-南昌青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