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少君》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桓少君》人物故事小傳
桓少君,東漢勃海郡(今河北省東部)人鮑宣的妻子。少君是她的字。鮑宣跟著少君的父親求學,桓父非常欣賞他,就把女兒許給了他。桓家富足而鮑家貧苦,出嫁之后,桓少君能安于清貧,勤于家務,很好地照顧丈夫和婆婆。其賢惠得到了鄉里眾人的稱贊。
“提甕出汲”的典故即源于此。
〔正 史〕
勃海①鮑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嘗就少君父學,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裝送資賄②甚盛。宣不悅,謂妻曰:“少君生富驕,習美飾,而吾實貧賤,不敢當禮。”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約,故使賤妾侍執巾櫛③。既奉承君子,唯命是從。”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歸侍御服飾④,更著短布裳,與宣共挽鹿車⑤歸鄉里。拜姑禮畢,提甕出汲。⑥修行婦道,鄉邦稱之。
宣,哀帝時官至司隸校尉。⑦子永,中興初為魯郡太守。⑧永子昱從容問少君曰:“太夫人寧復識挽鹿車時不?”⑨對曰:“先姑有言:‘存不忘亡,安不忘危。’吾焉敢忘乎!”永、昱已見前傳。
《后漢書·列女傳》卷八四
〔注 釋〕
①勃海:郡名,在今河北省東部。②資賄:資,資財。賄:財物。③執巾櫛(zhi):古時為人妻妾的謙稱。“……巾為拭巾,櫛乃梳篦總名。侍執巾櫛,當時謙語。”楊伯峻注《禮記·曲禮下》。④侍:侍從。御:車駕。服:服裝。飾:飾物。該句是說鮑宣妻把陪嫁過來的傭人和嫁妝都退還給了娘家。⑤鹿車:古時的一種木制人力小推車,又稱樂車。⑥姑:女子出嫁,稱丈夫的母親為姑。甕:陶制盛器,小口大腹。此指汲水罐。⑦哀帝:指西漢哀帝劉欣(公元前6—前2年在位)。司隸校尉:主管糾察京城百官及所轄各郡的一種官職,相當于州刺史。⑧中興:東漢以光武帝劉秀時為中興之朝。魯郡:今山東曲阜一帶。⑨太夫人:列侯之妻稱夫人。列侯死,子復為侯,其母方可稱太夫人。識,通“志”。不,同“否”。
上一篇:《桐城姚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桐城姚氏》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梁武帝皇后郗徽》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梁武帝皇后郗徽》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