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倉頡篇》
古代識字課本。秦朝為了統一文字,將漢字以小篆體統編了三種字書:李斯作《倉頡篇》,胡毋敬作《博學篇》,趙高作《爰歷篇》,強令推行,并被定為兒童識字課本,廣為流傳。西漢時合為一本,改為隸書,統稱《倉頡篇》。由于它不太適宜兒童使用,遂逐漸為其它蒙書代替,原書已佚。后來,清代學者孫星衍、任大椿及民國學者王國維等人均有輯本,其中尤以王本最詳,但已無法與原書考比了。
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倉頡篇》
古代識字課本。秦朝為了統一文字,將漢字以小篆體統編了三種字書:李斯作《倉頡篇》,胡毋敬作《博學篇》,趙高作《爰歷篇》,強令推行,并被定為兒童識字課本,廣為流傳。西漢時合為一本,改為隸書,統稱《倉頡篇》。由于它不太適宜兒童使用,遂逐漸為其它蒙書代替,原書已佚。后來,清代學者孫星衍、任大椿及民國學者王國維等人均有輯本,其中尤以王本最詳,但已無法與原書考比了。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外交文化·《中德協約》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法制文化·《大清會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