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
一種政治、軍事謀略方法。語源于《左傳》,晉國公子重耳在回答歸國以后如何報答楚國幫助時說:“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避)君三舍。若不獲命,其左執鞭弭,右屬橐櫜鞬,以與君周旋?!币饧矗喝绻枇四耐?,我能回到晉國執政,晉國和楚國一旦交兵,于原野上相遇的時候,我愿向后撤軍九十里,對您表示避讓。如果我這樣做了,還得不到您的停戰命令,那我左手執鞭握弓,右邊佩著箭囊、弓袋與您拼殺。后楚晉交兵,晉真的退避三舍,楚軍仍進攻晉軍,最后被打敗。這一謀略方法體現了后發制人的方針。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暫時讓出一些地方,誘敵深入,促使雙方條件發生有利于我不利于敵時,再抓住時機進攻敵人。
上一篇:遠慮競爭策
下一篇:逆向型產品開發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