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道韞》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謝道韞》人物故事小傳
謝道韞,晉朝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東晉名臣謝安的侄女。嫁給了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謝道韞聰敏有學識,才氣高且善辯。道韞詠雪(“未若柳絮因風起”)的故事至今廣為流傳。謝氏在當時清名卓著,稱頌婦女閑雅飄逸之風采的“林下風氣”一語即出自她身上。
[正 史]
王凝之妻謝氏,字道韞,安西將軍奕之女也。聰識①有才辯。叔父安嘗問:“《毛詩》②何句最佳?”道韞稱:“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③安謂有雅人深致。又嘗內(nèi)集④,俄而雪驟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鹽空中差可擬。”道韞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安大悅。
初適凝之,還,甚不樂。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惡,汝何恨也?”⑤答曰:“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⑥復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封謂謝韶,胡謂謝朗,羯謂謝玄,末謂謝川,皆其小字也。又嘗譏玄學植⑦不進,曰:“為塵務經(jīng)心⑧,為天分有限邪?”凝之弟獻之嘗與賓客談議,詞理將屈,道韞遣婢白⑨獻之曰:“欲為小郎⑩解圍。”乃施青綾步鄣(11)自蔽,申獻之前議,客不能屈。
及遭孫恩之難(12),舉厝(13)自若,既聞夫及諸子已為賊所害,方命婢肩輿(14)抽刃出門,亂兵稍至,手殺數(shù)人,乃被虜(15)。其外孫劉濤時年數(shù)歲,賊又欲害之,道韞曰:“事在王門,何關(guān)他族!必其如此,寧先見殺。”恩雖毒虐,為之改容,乃不害濤。自爾(16)嫠居會稽,家中莫不嚴肅。太守劉柳聞其名,請與談議。道韞素知柳名,亦不自阻,乃簪髻素褥(17)坐于帳中,柳束修整帶造于別榻(18)。道韞風韻高邁,敘致清雅(19),先及家事,慷慨流漣,徐酬問旨(20),詞理無滯。柳退而嘆曰:“實頃(21)所未見,瞻察言氣,使人心形俱服。”道韞亦云:“親從凋亡,始遇此士,聽其所問,殊開人胸府。”
初,同郡張玄妹亦有才質(zhì),適于顧氏,玄每稱之,以敵道韞。有濟尼者,游于二家,或問之,濟尼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22),故有林下風氣(23)。顧家婦清心玉映(24),自是閨房之秀。”道韞所著詩賦誄頌并傳于世。
《晉書·列女傳》卷九六
〔注 釋〕
①聰識(zhi):謂聰明而記憶力強。②《毛詩》:即《毛注詩經(jīng)》。③此四句見《詩·大雅·丞民》。內(nèi)容突出表現(xiàn)了詩歌溫柔敦厚的風旨,所以謝安這樣稱贊她。④內(nèi)集:謂家族之內(nèi)的聚會。⑤逸少: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字逸少。恨:遺憾,不滿意。⑥從兄弟:叔伯兄弟。⑦學植:同“學殖”。原指學問的積累增進,后泛指學業(yè)、學問。⑧經(jīng)心:分心。⑨白:告知。⑩小郎:對小叔子的昵稱。(11)步鄣:亦作“步障”。用以遮蔽風塵或視線的一種屏幕。(12)孫恩之難:公元400年,孫恩攻入會稽,殺謝琰。孫恩,東晉著名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史書上說他奉五斗米道,妖術(shù)惑眾。(13)舉厝:猶舉措。(14)肩輿:抬著轎子。(15)虜:即擄。(16)自爾:從此。(17)簪髻素褥:簪,古人用來綰定發(fā)髻或冠的長針,后來專指婦女綰髻的首飾;素:沒有染色的。綰髻戴簪表示會客的正式,素褥表示寡居之人的肅穆。(18)束修整帶:束修,謂臉容肅敬;帶:腰帶。束修整帶乃表示對拜訪之人的敬重。別榻:會客時專供客人用的案幾。(19)高邁:超逸。敘致:敘述事理。清雅:清新雅致。(20)酬:應對。旨:意思。(21)頃:往昔。(22)散朗:飄逸爽朗。(23)林下風氣,稱頌婦女閑雅飄逸的風采。(24)清心玉映:純正之心。玉映:像玉一樣光華照人。
上一篇:《謝朓》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謝朓》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豪格》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豪格》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