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學·孫子兵學研究述略·民國時期對孫子兵學的研究
民國時期(1912—1949)在孫子兵學研究上大大向前跨進了一步,有著明顯的近現代氣息。鐘心在《〈孫子〉研究八十年》 (《孫子學刊》1992,1期)一文中指出,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1912—1927),主要著作有蔣方震、劉邦驥《孫子淺說》、陸懋德《孫子兵法集釋》,蘇蔭森《蘇氏孫子注解》、支偉成《孫子兵法史證》、陳和祥《評注孫子讀本》等。此期的《孫子》撰述,顯示以下三個重要特點:
其一,以近代軍事學的觀點與方法研究《孫子》,《孫子》研究進入新階段。蔣方震、劉邦驥所撰《孫子淺說》,實為第一家。其篇章之標題,內容之解說,幾乎完全超脫了曹操以來的舊注,而是用標準的時代語言給《孫子》以分析與解說。此書雖因非正當的原因而未能最終完成,但畢竟體現出與前不同的思維方式與研究方法。所以,《孫子》研究進入近現代之新階段,蔣方震(字百里,近代軍事名家)當稱第一人。
其二,軍政要員關注《孫子兵法》。
這一特點,實為《孫子兵法》自身的內容所決定。北洋軍閥統治時代,徐世昌作為北洋政府的總統,曾飭令解說《孫子兵法》并為之作序;國務總理段祺瑞不但為《蘇氏孫子注解》題辭“大將心機”,而且為之 “校正”; 吳佩孚為之作 《序》。
其三,適應時代之需要。
“民國”之后,雖未有規模巨大的戰爭,但二次革命、護國、護法、直奉等戰爭連綿不斷。孫子研究者們,或者“懷匹夫有責之義”,或者欲應付“世界競爭”之潮流,均為適應當時之社會現實而致力于兵學。這一特點,在持久而酷烈的抗日戰爭年代,表現更為突出。
戰爭年代,雖然人們的生活、著述以及印刷出版的條件都極其艱苦,然而正是為了適應戰爭并進而駕馭戰爭的需要,仍然出現了相當多的關于《孫子兵法》的著作。依其內容與性質約可分為四類:
第一類,明確以投身于現實、抗擊日本侵略為主要目標者。如,《孫子與現代》(許有成撰,1932年7月上海中新印書局刊行)的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通篇洋溢著強烈的愛國情緒。其時日軍侵華,“九·一八”事變已過,東北失守;“一· 二八”抗戰正激勵全國人民愛國熱情。作者于卷首自題“拔劍起舞圖”:“怒氣沖霄,拔劍起;眥睚迸裂,望關山。連天烽火,欷歔不輟。敵愾同仇舉國憤,男兒奮志濟時急,最光榮;馬革裹尸還,莫悲切。……壯志饑吞倭虜肉,笑談渴飲屐兒血。要從頭恢復舊山河,計先決。”在《自序》中一再呼吁:“現在醉心內戰的武人,應當熟讀此篇,回頭猛醒。”“假使東三省有賢能的主將坐鎮,哪里會一旦喪師失地,百姓慘遭倭兵的屠殺呢?”全書雖以解說《孫子兵法》為基本內容,但時時不忘國難當頭。
再如,《以孫子兵法證明日本必敗》(李則芬撰,1939年生活書店印行),本書內容由書名即可略知。作者以日本侵華“違背了孫子最高原則”,“未戰而廟算不勝”,“不知己”“不知彼”,“是致于人而不是致人”等,認為“在《孫子兵法》中找不出日軍勝利的條件”,斷言由雙方基本戰爭條件的分析,“已十足注定了日軍敗亡的前途”。
第二類,以兵學研究為主而兼及形勢者。
這方面當首推李浴日之作。在三十至四十年代,李氏曾先后譯著編撰了下列數種:
《孫子兵法之綜合研究》,商務印書館1938年印行。題曰“李浴日譯著”。是書為編譯之作,主要取材于日本北村佳逸的《孫子解說》、大場彌平的《孫子兵法》、尾川敬二的《孫子論講》、福本椿水的《孫子訓注》等十余部著述。作者于《自序》中言:“本書的譯著,始于1934年春的熱海療病,而成于是年冬之東京。初稿計三十萬字。”返國整理后出版。書中亦大聲疾呼:“并氣積力”,“鞭策政府”,“以抗戰為生活中心而努力。”
《東西兵學代表作之研究》(論文集)李浴日編。內容乃以孫子與西方克勞塞維茨作對比研究,分《孫子》與 《克氏》兩大部分。
《孫子新研究》,世界兵學社1946年印行。題曰李浴日編著。大致以《孫子兵法之綜合研究》為基礎,改寫而成。
此類著述尚可列舉: 公羊壽《孫子兵法哲理研究》、齊廉《新注孫子兵法直講》、周傳銘《孫子兵法古今釋例》、溫晉城《孫子淺說補解》、陳華元《孫子新詮》。
此外,尚有關靖《孫子兵經》,徐慶譽《孫子兵法與現代戰爭》,吳鶴云《孫子兵法新檢討》,王明長《孫子選注》等。作者大多為當時的現役軍人,其著作也多直接服務于軍隊及當時的戰爭。
第三類,文化學術人士關于《孫子》的著作。
由于該時代基本上是處于戰爭環境之中,文化學術界的學者們亦頗有致力于《孫子》研究者。其較有影響者可列以下幾種:
葉玉麟《白話譯解孫子兵法》、蕭天時《孫子戰爭理論之體系》、陳天啟 《孫子兵法校釋》、錢基博《孫子章句訓義》及《增訂新戰史例孫子章句訓義》。
第四類,共產黨解放區中對于《孫子》的研究。
這方面成績最突出者,就是郭化若將軍。從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后期他曾多次發表有關論著。1939年11月至1940年1月,在 《八路軍軍政雜志》連載《〈孫子兵法〉之初步研究》;1944年八路軍軍政雜志社出版《白話譯解孫子兵法》卷首又載此文; 1947年11月東北軍用圖書社出版郭化若編譯的《孫子兵法之新研究》,系以上書為基礎整理加工而成。由于當時八路軍解放區在書籍資料及印刷條件方面都較差,所以在《孫子兵法》之研究中著書立說者,數量較少。
另外,此期中還須提及的是陸達節《孫子考》。是書收載《孫子》書目一百九十余種,另有輯錄、論文及譯著等數十種。對《孫子》書目收錄之全,前所未有。故此書對《孫子》的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上一篇:四史學·《史記》研究史略·民國年間:《史記》研究的轉折時期
下一篇:水利學·水利建設和技術的普及(元、明、清時期)——傳統水利學術全面總結和著作豐碩期·水利工程建設繼續進行和技術的普及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