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滇黔韻·昆明之旅·曹溪寺·天涵寶月泉涌珍珠
安寧蔥山中支,林木掩映,芳草如茵,巖谷之間,泉壑奔流。半山腰上,有座別具一格的叢林古寺,這就是頗享盛名的曹溪寺。
佛像懸鏡
曹溪寺是昆明地區現存最古老的廟宇之一。“曹溪”原為廣東韶關境內的一個地名,唐時,佛教禪宗第六祖慧能大師在那里建寺,此后便成為佛教圣地。相傳慧能派其弟從廣東來云南傳布“頓悟成佛”的禪宗教義,在安寧建起這座寺廟。由于廟前的螳螂川與韶關曹溪頗為相似,也取名叫曹溪寺。后曾幾次修茸,并于梁柱上發現宋代字跡。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考察后亦認為,從寺廟的布局及建筑特點來看,曹溪寺是宋元風格的寺廟建筑。
曹溪寺殿宇共三進。寺內“大雄寶殿”供奉木雕華嚴三圣像,造型莊嚴肅穆。殿內有一天窗,外方內圓,據說每逢六十年甲子中秋之夜,皓月初升,月光從小圓窗直射殿中釋迦牟尼佛像額端,其圓如鏡,然后漸沿鼻梁直下移至肚臍而消逝,形成“曹溪映月懸寶鏡”的景象,被稱為“天涵寶月”。這是我國古代工匠巧妙運用天文學、數學、物理學和建筑學知識所創造的奇觀。安寧人段昕曾寫詩描繪道:“南華別派悟宗乘,西鷲飛來翠幾層,法指動時天不夜,禪心靜處月初升。金波穆穆香臺鏡,珠色溶溶暗室燈,為問慧光圓滿否?萬山如晝赤文騰。”
高僧藏珠
曹溪寺右側數百米,有“珍珠泉”。泉為圓形,直徑丈余,水深數尺,泉水中不時有水泡冉冉升起,恰如串串晶瑩的珍珠上涌。范青《沸珠泉》詩曰:“松風灑面亂山秋,誰把明珠此暗投。遍覓鮫人撈海底,不知拋撒在高樓。”
相傳,珍珠泉當年確有珍珠,還為修曹溪寺出過力呢!古代,泉邊只有一個小小的寺院,里面住著一位品性高潔的老和尚,叫也默。他帶著一個小徒弟,叫悟性。一天夜里,悟性在泉邊玩耍,見潭里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很好看,就摘下來玩,誰知水珠落地就變成珍珠。悟性感到很奇怪,叫老和尚看。老和尚想,這大概是天賜給我們修寺院的吧!便撿起來裝進箱子里,然后賣錢修寺院。漸漸地,寺院修大了,寺院有錢的事也傳開了。一天,有一伙強盜共三十六人要來搶劫。老和尚聽了叫悟性把珍珠撒進潭里,強盜走后,老和尚叫悟性到潭里撈珍珠,卻沒有了。第二天一早,人們發現潭里冒出一個個氣泡,像一串串珍珠,便取名珍珠泉。
少女撒珠
珍珠泉水清冽甘甜,口味甚佳。人們還傳說,珍珠泉是福氣泉,誰得了病,只要喝一瓢水,不用三天就好了;沒有米下鍋,只要煮兩碗水,打開就是一鍋白花花的米飯。因為泉下有位珍珠姑娘,不斷給鄉親們賜福。
珍珠姑娘是附近村子的人,有年這里遭旱災,珍珠姑娘和大家一起四處找水。一天,她從很遠的老箐里挑回一擔水,山雞、斑鳩、雁鵝跟在后面,她舀起一瓢水給鳥兒喝;老虎、豹子、黑熊跟著她,她又舀起一瓢水給野獸喝。回到寨子里,她一家家送水,最后只剩一瓢水。回家路上,她又遇到一個姑娘要喝水,她把剩下的一瓢水遞給那個姑娘。姑娘喝完,解下一串珍珠送給她,她笑笑不收,挑起水桶就走。走了幾步才想起水瓢忘拿,返身去看水瓢已在地上變成石瓢,里面盛滿清水。這時,天上傳來一個聲音:“阿姐送你一瓢水,這瓢水不干不盡,但千萬不要告訴別人,不然你將會遭殃。”原來剛才那是阿樹羅公主。珍珠姑娘想起鄉親們沒水喝,便忍不住招呼大家來喝水,還用鋤頭把那瓢水挖成一個大潭。突然,潭中升起大浪頭,把珍珠姑娘卷進潭里,兩個黑盔黑甲的人用大鐵鏈把她拴起來,說:“你們這方人不敬龍王,龍王要干死你們,你卻把阿樹羅公主給你一人的水給大家喝。你犯了王法,要拿你堵泉眼!”泉眼一堵,水潭眼看就要干,珍珠姑娘直急得哭起來。這時,阿樹羅公主來了,問珍珠姑娘是救自己還是救鄉親,珍珠姑娘說救鄉親。阿樹羅公主取下那串珍珠遞給珍珠姑娘,讓她撒珍珠化水。珍珠姑娘抓把珍珠一撒,水便“咕咕”地冒上來。從此,珍珠姑娘就直直地站在潭底撒珍珠。
上一篇:沉沉帝王夢·京城之旅·孔廟·天子之師素王殿堂
下一篇:清清滇黔韻·大理之旅·大理·天然圖畫大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