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團大戰(1940年8~1月)
1940年8至12月,為粉碎日軍徹底摧毀抗日根據地的企圖,八路軍105個團(約20萬人)由彭德懷等指揮,發動了以破襲正太路為重點的大規模戰略性進攻,故稱“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經歷了兩個主動進攻階段和一個反“掃蕩”階段。戰役的第一階段(8月20日至9月10日):交通總破襲戰,重點是正太鐵路。按照八路軍總部的命令,8月20日晚,參戰部隊開始對日軍發起攻擊。期間,八路軍還破壞了日軍占據的華北重要燃料基地井徑煤礦,并截斷正太鐵路1個多月。
第二階段(9月20日至10月5日):繼續襲擊交通線兩側日軍和摧毀深入根據地內的據點,并發動淶(源)靈(丘)、榆(社)遼(縣,今山西左權)戰役。
第三階段(10月6日至12月5日):反“掃蕩”作戰。日軍遭到八路軍連續兩個階段的打擊后,從10月6日起,調集重兵,對華北各根據地進行瘋狂的報復性“掃蕩”。華北各根據地軍民不顧連續作戰的疲勞和戰斗減員,英勇地粉碎了日軍對太行、太岳、平西、北岳和晉西北的“掃蕩”。
百團大戰共進行大小戰斗1,824次,斃傷日軍20,645人、偽軍5,155人,破壞鐵路474千米,繳獲各種火炮53門,各類槍械5,900余支和一批軍用物資。
百團大戰,打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軍民的聲威,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此次戰役也存在不足之處,但從戰爭全局看,百團大戰具有積極的戰略意義。
上一篇:《甘之戰(公元前059年)》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第一次大沽之戰(1858年5月0日)》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