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學·“徐學”的提出
盡管現代意義上的徐霞客及《游記》研究在二十年代就已開始,但“徐學”這個概念到八十年代才提出來。1983年,在無錫召開的全國紀念徐霞客誕辰400周年籌委會上,陳橋驛第一次使用了“徐學”這個詞匯。1986年1月,在參觀徐霞客故居時,他應邀題詞,中有“酈學與徐學,淵源稱悠久”兩句,第一次將“徐學”和“酈學”相題并論。其后,他撰寫《酈道元與徐霞客》(載《徐霞客研究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1987年)一文,將酈道元與徐霞客、《水經注》與《游記》對比,認為自明代以來,研究酈道元與 《水經注》 者代有人出,形成了 “酈學”,而《游記》囊括的內容十分豐富,完全有條件形成“徐學”。陳橋驛的觀點得到學術界廣泛響應,在1987年11月召開的紀念徐霞客誕辰400周年大會上,學者們普遍認為,徐霞客把一生獻給了考察祖國山水地貌的事業,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資料,他的《游記》包羅宏富,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研究,完全有條件形成一門“徐學”,就像對《紅樓夢》進行多方面的研究,形成一門“紅學”那樣(余章瑞《徐迷與徐學——徐霞客誕辰400周年紀念會側記》,《人民日報》1987年12月13日)。1988年,陳橋驛又撰寫《論“徐學”研究及其發展》(《浙江學刊》1988年2期)一文,闡述“徐學”之重要,認為徐霞客的著作雖然主要就是《游記》一種,但與中國歷代車載斗量的游記作品相比,唯獨這一種不同凡響,以此書為基礎形成一門“徐學”,其內容既包括自然科學,也包括人文科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問,無論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有很大價值,具有堅強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為了引導“徐學”研究向著縱深發展,陳橋驛還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從研究方法來說,主要是圍著《游記》轉,未能開展比較研究,拓寬研究視野和范圍;從研究成果來看,具有深遠影響的成果并不太多,絕大多數是通俗性的一般文章和科普小冊子。
1989年于希賢發表《對近代先驅地理學家徐霞客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地理學報》1989年2期)一文,對“徐學”研究進行了簡要回顧,將400多年來徐霞客研究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段是新興的中國近代啟蒙文化發展的明末,那些研究徐霞客最早的學者實際就是熱心支持、幫助、鼓勵徐霞客去勇敢探索、去開辟對大自然進行考察、作出新認識的那些徐霞客的朋友們,他們提供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為后世研究者的不斷發掘與開拓新領域,打下了基礎,定下了基調;第二階段是考據學發展盛世的清康熙、乾隆、嘉慶年間,此期的學者為《游記》的保存、使之廣泛流傳付出了巨大艱辛,在整理、校刊之外,也兼及文學、地理價值的探討;第三階段是西學東漸之后,開始用西方先進的地理觀念,從愛國主義的角度出發,來研究徐霞客,特別是從丁文江開始,系統運用西方近代地理學思想、方法研究徐霞客,使 “徐學”研究有了飛躍的發展;第四階段是1949年以后,對徐霞客的研究出現了綜合的、多學科結合研究的勢頭,從徐霞客生活的時代、他的社會思想、家庭影響、交游活動、對中國傳統山脈觀念認識的發展等方面都發表了許多成果。于希賢還展望了“徐學”發展前景:不斷拓展新領域,進行多學科綜合研究;再現當時的地理環境,研究其中的演化趨勢;發掘徐霞客精神,正人心,樹正氣;繼續發掘有關徐霞客及其游記的原始資料。
1993年宗科、任則發表《徐霞客研究的發展與深入》(《中國史研究動態》1993年9期)一文,在肯定“徐學”研究成績斐然、形勢喜人的同時,著重探尋了還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六點意見:一、系統性,應將“徐學”文獻全部檢索歸納,使之系統化,以促使研究工作不斷深化;二、理論性,目前研究論著大部分是普及性的,真正將《游記》中一些有科學價值的論述提高到理論高度進行研究的不多,應加強理論研究,加強專業化研究; 三、開拓性,“徐學”研究還有許多領域可以開拓,應把研究對象開放到所有和徐霞客其人其書相應的廣大領域中去,這樣更能顯示“徐學”研究意義的深遠;四、現實性,研究“徐學”應面對現實,講究效益,與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這樣“徐學”研究必將更加為人們所重視;五、基礎性,應下大功夫使原著更為豐富完善,更有利于后人的研究工作;六、普及性,在開展“徐學”研究中,一方面要加強學術研究的深入和理論上的升華,同時也需要重視通俗化的科學普及,使徐霞客精神在人民群眾中產生時代的影響。
有關徐學研究的文獻目錄,較為全面的有:無錫教育學院徐霞客研究室和學報編輯部編《徐霞客研究》(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呂錫生主編《徐霞客家傳》(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二書中均附有《徐霞客研究六十年論著索引》 (1927年6月—1986年6月); 鞠繼武編《徐霞客研究文集》附有《徐霞客及徐學研究文獻目錄》(1928年—1985年);唐錫仁、楊文衡著《徐霞客及其游記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附有《關于徐霞客及其〈游記〉的文著目錄》(1640年—1985年)。上述幾種均按時間順序排列。此外,瞿寧淑、傅宗科等編《千古奇人徐霞客——徐霞客逝世350周年國際紀念活動文集》(科學出版社,1991年)所附文獻目錄,則是以類相分。應當注意的是,這幾種文獻目錄搜集得均不完備,有所缺失。
上一篇:沈(家本)學·“會通中西”的沈家本
下一篇:紅學·“新紅學”和“舊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