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學·方志整理學——舊方志的整理和利用·舊方志的資料匯編工作
編輯舊志資料匯編是系統整理古籍、綜合研究和利用古籍的重要方法。它不僅具有理論上的意義,而且在實際應用中為各行各業提供有助于研究規律的歷史資料和有助于經濟建設的信息資料,因此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舊志資料匯編工作起于明、清之際。著名學者顧炎武有感于明末內外交困的局面,立志研究明代社會積弊,他歷覽二十一史、名公文集和章奏文冊,特別是利用了一千余部郡縣志書,編成 《肇域志》和《天下郡國利病書》。《天下郡國利病書》主要記載了各地賦役、屯墾、水利、漕運、鹽政、民族、風俗、山川、疆域等情況,用以說明“郡國利病”。以后,顧炎武在寫作《日知錄》時,也廣泛利用了府縣志資料,因此,說他是綜合整理舊方志進行社會歷史研究的先驅是不過分的。
新中國成立后,舊志專題資料匯編成為開發舊志資料的重要方式。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先后進行過兩次大規模的舊志資料類編工作:1956年至1959年,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從數千種舊方志中摘抄了3600萬字資料加以類編,編成《方志綜合資料》、《地方志分類資料》及《地方志物產》三種書,裝訂為680冊。1975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從數千種舊方志和古籍中抄錄出資料,編輯了 《中國古代天象記錄總集》和 《中國天文史料匯編》。八十年代,中國地方史志協會公布了《舊方志類編目錄》,要求各地類編舊志資料。全國10余個省、市都編制了舊志資料匯編,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993年,全國編輯出版的舊志專題資料匯編達60種左右,按專題劃分有:
(1)物產類:如《古礦錄》(1954)、《上海市地方志物產資料匯輯》 (1961)、《貴州礦產資料輯錄》(1984)、《安徽土特產資料類編》(1985)、《河南土特產資料選編》等;
(2) 自然災害類: 如 《廣東省自然災害史料》(1961)、《山東歷代自然災害志》(1978)、《廣西地震志》(1982)、《海河流域歷代自然災害史料》(1985)等;
(3)氣候類:如《廣西壯族自治區近五百年氣候歷史資料》 (1979);
(4) 經濟類: 如 《淄博舊方志經濟資料匯編》(1983)、《近代上海地區方志經濟史料選輯》(1984)等;
(5) 歷史類: 如 《湖南地方志中的太平天國史料》(1983)、《廣東瑤族歷史資料》(1984)、《太谷歷史文獻輯錄》 (1985) 等;
(6) 民俗類: 如 《山東方志民俗資料匯編》(1983)、《江西地方志風俗志文輯錄》 (1987);
(7)宗教類:如《天主教、基督教在廣西資料匯編》 (1985)、《云南地方志佛教資料瑣編》 (1986);
(8) 方志類: 如 《編修地方志檔案選編》(1983)、《貴州地方志序跋凡例選錄》(1985)、《黑龍江通志采輯資料》 (1985)等;
(9)綜合類:如《內蒙古史志資料選編》(1984—1986)、《巴彥州志資料類編》(1987)、《青海方志資料類編》(1987) 等。
上一篇:方志學·方志整理學——舊方志的整理和利用·舊方志的影印出版與方志叢書的編制
下一篇:徐學·關于徐霞客的研究·精神風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