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瓦解: 王允誅董卓》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董卓任命他的弟弟董旻為左將軍。侄子董璜為中軍校尉,都執掌兵權。他的宗族及親戚都在朝中擔任大官,就連董卓侍妾剛生下的兒子也都被封為侯爵,把侯爵用的金印和紫色綬帶當作玩具。董卓所乘坐的車輛和穿著的各種衣飾,都與皇帝的一樣。他對尚書臺、御史臺、符節臺發號施令,尚書以下的官員都要到董卓的太師府去匯報和請示。他又在郿修建了一個巨大的堡壘,墻高七丈,厚也七丈,里面存有足夠吃三十年的糧食。他對自己說:“大事告成,可以雄居天下;如果不成,守住這里也足以終老。”
董卓性情殘暴,隨意殺人,部下將領言語稍有差錯,就被當場處死,致使人人自危。司徒王允與司隸校尉黃琬、仆射士孫瑞、尚書楊瓚等密謀除掉董卓。中郎將呂布精于騎射,力氣超過常人。董卓知道自己待人寡恩無禮,害怕遭到暗害,無論去什么地方,都常常讓呂布作為自己的隨從侍衛,對他十分寵信,發誓說情同父子。但是董卓性情剛愎,曾經為了一件不合自己心意的小事,拔出手戟擲向呂布。呂布身手矯健,避開手戟,又和言悅色地向董卓道歉,董卓才息怒作罷。呂布從此暗中怨恨董卓。董卓又命呂布守衛中閣,呂布乘機與董卓的一位侍女私通。王允一向對待呂布很好。呂布見王允時,主動說出幾乎被董卓所殺的事情,于是王允將誅殺董卓的計劃告訴呂布,并讓他做內應。呂布說: “但我們有父子之情,怎么辦?”王允說: “你自姓呂,與他本沒有骨肉關系,如今顧慮自己的生死都來不及,還談什么父子! 他在擲戟之時,難道有父子之情嗎?” 呂布于是應允。
夏季,四月,獻帝患病初愈,在未央殿大會朝中百官。董卓身穿朝服,乘車入朝。從軍營到皇宮的道路兩側警衛密布,左側是步兵,右側是騎兵,戒備森嚴,由呂布等在前后侍衛。王允命士孫瑞自己書寫詔書交給呂布。呂布讓同郡人騎都尉李肅與勇士秦誼、陳衛等十余人冒充衛士,身穿衛士的服裝,埋伏在北掖門等待董卓。董卓一進門,李肅舉戟刺去,董卓內穿鐵甲,未能刺入,只傷了他的手臂,跌到車下。董卓回頭大喊:“呂布在哪里?”呂布說:“奉皇帝詔令,討伐賊臣!”董卓大罵說:“狗崽子,你膽敢如此!”呂布沒等董卓罵完,就手持鐵矛將他刺死,并催促士兵砍下他的頭顱。主簿田儀及董卓的奴仆撲到董卓的尸前,又被呂布殺死,共殺了三個人。呂布隨即從懷中取出詔書,命令官兵們說: “皇帝下詔,只討董卓,其他人一概不問。”官兵們聽后都立正不動,高呼萬歲。百姓在街道上唱歌跳舞,以示慶祝。長安城中的士人、婦女賣掉珠寶首飾及衣服,用來買酒買肉,互相慶賀,街市擁擠得水泄不通。董卓的弟弟董旻、董璜以及留在郿塢的董氏家族老幼,都被他們的部下用刀砍死,或用箭射死。董卓的尸體被拖到市中示眾。當時天氣漸熱,董卓一向身體肥胖,油脂流到地上,看守尸體的官吏便作了一個大燈捻,放在董卓的肚臍上點燃,從晚上燒到天亮,就這樣一連燒了幾天。受過董卓迫害的袁氏家族的門生們,把已被斬碎的董卓尸體收攏起來,焚燒成灰,揚撒在大路上。郿塢中藏有黃金二三萬斤,白銀八九萬斤,綾羅綢緞、奇異珍寶堆積如山。獻帝任命王允主持尚書事務; 呂布為奮威將軍,假節,禮儀等待遇均與三公相等,封溫侯,與王允一起主持朝政。
董卓被殺時,左郎將高陽侯蔡邕正在王允家中作客,聽到這一消息后,為之驚嘆。王允勃然大怒,斥責說:“董卓是國家的大賊,幾乎滅亡了漢朝王室的統治。你是漢朝的大臣,應當同仇敵愾,而你懷念他的私人恩惠,反為他悲痛,這豈不是與他共同為逆嗎?”當時就將蔡邕逮捕,送交廷尉。蔡邕承認自己有罪,說:“雖然我身處在這樣一個不忠的地位,但對古今的君臣大義,耳中常聽,口中常說。怎么會背叛國家而袒護董卓呢! 我情愿在臉上刺字,砍去腳,讓我繼續寫完《漢史》。”許多士大夫同情蔡邕, 設法營救他, 但沒有成功。 太尉馬日磾對王允說:“蔡邕是曠世奇才,對漢朝的史事典章了解很多,應當讓他完成史書,這將是一代大典。而且他所犯的罪是微不足道的,殺了他,豈不使天下士人失望!”王允說:“從前武帝不殺司馬遷,結果使得他所作的謗書《史記》流傳后世。如今國運中衰,兵馬就在郊外,不能讓奸佞之臣在幼主身邊撰寫史書,這既無益于皇帝的圣德,還會使我們這些人受到譏諷。”馬日磾退出后,對別人說:“王允的后代大概要滅絕!善人是國家的楷模,史著是國家的經典。毀滅楷模,廢除經典,國家如何能長久?”于是,蔡邕就死在獄中。
起初,黃門侍郎荀攸與尚書鄭泰、侍中種輯等秘密商議:“董卓驕橫殘忍,沒有真正的親信,雖然手握強兵,實際上不過是一個孤立的獨夫民賊,可以徑直地把他刺死!”事情即將成功,而消息泄露,荀攸被捕入獄,鄭泰逃奔袁術。荀攸在獄中,言談和飲食都與平時一樣。恰好董卓被殺,荀攸得以幸免。
矛盾存在于任何群體中,若能匠心獨運,深入其中,截獲各人的心理活動,就能把握機會,與人相交,當以誠相待,王允對呂布即如此。呂布為董卓心腹,王允瞄準這樣一個關鍵性人物,就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董卓重用親屬,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結成政治同盟,自然牢不可破。其用呂布,雖許以父子之情,卻缺少人之常情,情性殘忍,終得惡果。
機事密則成,泄則敗,王允之謀與荀攸之謀,成敗歷歷在目,可知秘密兩字的千金份量。
王允殺蔡邕,違逆群情,暴露出獨斷專橫不聽忠告的犟勁,而這一點正好是一個韜略家的大忌所在。王允之敗,淵源于此。
上一篇:《分勢弱敵:雍涼羌胡反魏歸蜀》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分化瓦解,借力打力》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