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宋元的音樂活動·文學著述中的音樂學成果
北宋沈括《夢溪筆談》以筆記體裁撰寫的樂律學、唱論等音樂知識,有較重要的史料價值。其中所記琵琶宮調理論、宋代燕樂二十八調理論以及工尺譜字與律呂譜字的關系等,對唐宋燕樂的比較研究有一定學術參考價值。沈括對“聲中無字、字中有聲”古典聲樂演唱理論的解釋,是目前所見對“字”“聲”關系論述的最早聲樂文獻記錄,為今人經常引證。該文的記錄,能彌補正史記載的不足。
南宋王灼撰《碧雞漫志》,述上古至唐歌曲演變,考證唐曲得名由來,歷史沿革,品評詞樂風格,頗有精辟的見解。并介紹聞見的詞人樂人及其活動,所記為研究唐宋音樂活動及作品的重要史料。從今人所校五卷本來看,原書撰寫內容應有一定的分類。例如文中對歌曲歷史的敘述,取較寬泛的角度,所述內容包括歷代歌曲種類的沿革、不同的歌曲體裁、歌曲演唱理論、相關的音樂事件、歌曲作品、名歌唱家,甚至雅俗問題等,其論述在某種意義上具有歌曲史的意義。《碧雞漫志》記唐宋詞人所作歌曲,敘述頗詳。其中對澤州孔三傳首創諸宮調事的記載,是音樂史研究的重要史料。文中詳記多部唐歌舞大曲,尤其是對《霓裳羽衣曲》的記載,引述材料甚多,其中對該歌舞大曲源起的多種傳說與史實(如《霓裳羽衣曲》與外域所獻樂曲《婆羅門曲》的關系),雖有己見亦羅列諸說,為后人提供了盡可能多的史料。總之,《碧雞漫志》對所述歌曲的記載,不但記其歷史,并且對其內容、曲體結構、樂調理論以及該曲在當時音樂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皆有詳略不同的介紹,是古代歌曲研究的重要成果。
宋元間詞人張炎所作 《詞源》,是古代關于詞(曲子詞)和詞樂(詞調音樂)的專著。全書分上下兩卷,設三十個條目。其中上卷十四條論述詞樂,對于研究宋元以來宮調系統和記譜法的變遷、古代樂譜的譯解等,都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張炎對歌舞大曲及詞調音樂中的節奏、唱法都有論述。在詞樂曲調的創作中,他強調“結聲”(調式主音)的重要,并對犯調理論提出自己的學術見解。書中所列八十四調所用雅樂調名、燕樂調名和俗字譜符號的對應關系,在各類譜字的研究和介紹中對律名、調名、俗字譜、工尺譜符號的對照,也都是今人了解當時音樂創作中宮調理論的應用很有參考價值的重要史料。
上一篇:劉學·文學理論精華·文學的特征
下一篇:簡牘學·創立期(二十世紀初)·斯坦因的三次中亞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