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學·方志目錄學——方志目錄的編制出版·全國性方志綜合目錄
眾多公私藏志目和區域性方志目的出現為編制全國性的聯合目錄打下了基礎。1935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朱士嘉編《中國地方志綜錄》這部方志目錄學的里程碑。這部書調查了國內外50家收藏單位所藏方志,總計著錄了宋至民國方志5832種,詳注卷數、纂修者、版本和藏地,以當時行政區劃為單位分省排列。書末附各種統計表17幅、統計圖15幅,又附《民國所修方志簡目》、《上海東方圖書館所藏孤本方志錄》、《國外圖書館所藏明代孤本方志錄》三種和書名索引。1938年,朱士嘉又將陸續收集的730種方志輯成“補編”,刊于《史學年報》第2卷第5期。1958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中國叢書綜錄》(增訂本),著錄全國各藏志機構藏方志增至7413種109143卷,書后附錄了國民黨運往臺灣方志稀本目錄232種和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稀本方志目錄80種。《綜錄》第一次全面展示了現存方志的數量、各省分布和收藏狀況,有力促進了方志的纂修和方志研究的發展。
1975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受中科院、教育部、國家文物局委托,組織全國的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圖書館對全國收藏志書情況加以調查,探明全國舊志存書達8000種以上。1985年,中華書局出版了《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著錄全國190個收藏單位所藏方志8246種(未錄山水、名勝志,但收錄了具有方志初稿性質的志料、采訪冊等),每志均注明書名、卷數、纂修者、版本和收藏單位,按照197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的次序排列,成為目前國內外著錄舊方志最全的綜合目錄。
1980年以來,隨著省、市、縣三級修志機構的建立,對舊方志存佚狀況的調查和新方志的編修工作同步展開,已知現存舊志超過9000種,新修志書截至1993年,已達到971種。1990年,全國地方志資料工作協作組籌編《中國新方志目錄》,擬分三冊出版,收錄新方志的出版時間范圍分別為: 第一冊1949年10月至1992年12月; 第二冊1993年1月至1996年12月;第三冊1997年1月至本屆修志結束。該目以收錄省、市、縣級新方志為主,兼收區、街道、鄉鎮、山水名勝等專志和部門志。1993年8月,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了《中國新方志目錄》第一冊,共著錄各類志書9000余種,成為目前收錄新方志最全的目錄。
臺灣地區也很重視方志普查和目錄編制工作。1956年6月至1957年3月,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制了《臺灣公藏方志聯合目錄》,發表在《學術季刊》第4卷第4期至第5卷第3期上,旋匯印為單行本發行,1981年又加增訂出版,較前增編了568部之多。1985年3月,由王德毅主編,臺灣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編印的 《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公藏方志目錄》 問世,該目收編臺灣地區各學術文化、黨政機構和大學圖書館或檔案資料室如臺灣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館、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等十一個機構所藏方志4600多種,外國人編纂譯成中文的亦收之,有關以日文纂成的臺灣省各地志則列為附錄。這部書與《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和《中國新方志目錄》對照,可以反映國內地方志的概貌。
此外,國外也編制了中國地方志綜合目錄,系統反映了方志流落海外的狀況。如Y.Hervouet編《歐洲圖書館藏中國方志目錄》(1957)題錄了歐洲9個國家25個圖書館所藏中國方志2590種; DonaldLeslie和Jeremy Davidson合編 《中國方志目錄》(1967)則將我國、日本、歐美等國出版的111種中國地方志目錄加以匯總編集,既包括專書,也包括論文,書后附錄六種索引,頗便利用。日本編《國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地方志綜錄稿》(1950—1964),全書17冊,是一部記錄12個日本圖書館和2個美國圖書館收藏中國地方志的總目錄,包括日本最著名的藏書單位東洋文庫、內閣文庫、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及美國國會圖書館和哈佛大學所藏志目。
上一篇:辭賦學·辭賦發展概述·先秦辭賦
下一篇:《唐律》學·當代臺灣《唐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