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戰(zhàn)役(194年11~1月)
1934年11至12月,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于廣西北部湘江地區(qū)突破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的戰(zhàn)役。
1934年11月中旬,中央紅軍突破國民黨軍第三道封鎖線后,分左右兩路由湖南省南部向廣西北部前進。而國民黨軍調(diào)集30萬兵力進行追堵。右路紅1軍團第2師22日襲占道縣,左路紅9軍團24日占領(lǐng)江華(今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隨后全軍在道縣至江華間渡過沱江,紅8、紅9軍團西出永明(今湖南江永)。國民黨桂軍為防紅軍攻取桂林,令其主力南移至龍虎關(guān)、恭城(今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一帶,阻止紅軍西進,并防止國民黨中央軍乘機進入廣西。這樣,全縣(今廣西全州)、興安一線國民黨軍兵力比較薄弱。據(jù)此,中革軍委于25日決定中央紅軍分四路縱隊從全縣、興安間搶渡湘江,突破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當日,紅1、紅3軍團擊破桂軍的阻擊進入桂北。27日,先頭部隊紅2、紅4師各一部渡過湘江,控制了腳山鋪至界首間30千米的湘江兩岸渡口,但后續(xù)部隊因輜重過多,道路狹窄,行動遲緩,未能趕到渡口。此時,國民黨“追剿”軍第1路進至全縣,第2路軍進至零陵(今湖南永州)、黃沙河一線,第3路軍進至道縣,桂軍5個師開至灌陽、興安一線。為了掩護中央、軍委縱隊及后續(xù)軍團渡過湘江,紅1、紅3軍團奉命在桂北湘江兩岸的新圩、腳山鋪、光華鋪等地區(qū)構(gòu)筑工事,阻擊國民黨軍。從28日起,國民黨軍進至新圩、興安、全縣等地,對紅軍進行夾擊。紅軍進行了頑強的阻擊,至12月1日17時,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主力全部渡過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紅34師與紅6師18團因擔負掩護任務(wù),被國民黨軍分割,大部犧牲。
此役,是中央紅軍長征中損失最大的一次,由長征開始時的8.6萬余人銳減為3萬余人(包括突破前三道封鎖線時的損失)。
湘江渡口
上一篇:《沂蒙山區(qū)反“掃蕩”(1941年11月4日~1月8日)》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湘西之戰(zhàn)(1916年~4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