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學·東晉至唐的偽《古文尚書》·南北朝經學之異——南“孔” 北鄭
南朝經學,據宋、齊、梁、陳諸書及《通典》所載,宋時曾立學,循晉之舊,《尚書》為孔、鄭二家,不久廢。齊時旋立旋廢。梁代儒學較盛,“五經”都有教授,梁武帝肖衍自己有解經之作,孔子祛尤明《古文尚書》。陳代則又廢學,幾個師儒都由梁代傳下。《隋書經籍志》載南朝四代原、孔、鄭并行。經數代傳習而鄭消孔長,偽古文終取代古文。
北朝經學,據 《魏書·崔浩傳》,浩撰《五經注》,隨所撰《國書》刻石,不久浩被族滅而書廢。《魏書·儒林傳》載北魏比南朝更重經學,盛行鄭玄之學。《北史·儒林傳》載南北朝經學之異云:“江左:《周易》則王輔嗣,《尚書》則孔安國,《左傳》則杜元凱。河洛:《左傳》則服子慎,《尚書》《周易》則鄭康成。《詩》則并主于毛公,《禮》則同遵于鄭氏。南人約簡,得其英華;北學深蕪,窮其枝葉。”可見北朝承東漢古文學,南朝則行魏晉經學。魏晉經學受玄學影響,北朝絕不言玄。
繼北魏的北周講求儒學,北齊則否。但《北齊書·儒林傳》記載了一北朝鄭氏《古文尚書》傳授系統:王總傳徐遵明,徐傳李周仁、張文敬、李鉉、權會。又指出北周、北齊皆不知有孔安國《古文尚書》。直至北齊之末的劉炫、劉焯得到南朝費甝的《尚書義疏》,才將偽《古文尚書》傳入北方,時已入隋世了。
南朝經學繼玄學影響之后,又受佛家義疏講經形式的影響,也對各經撰寫義疏。這比僅僅作文字訓詁名物解釋要深入,注意經義的闡釋。繼晉代的李颙、伊說之后,宋有姜道盛,齊有顧歡,梁有尚衍、巢猗、蔡大寶、費甝等人,都有義疏之作。及北齊至隋的劉炫、劉焯等亦承南學撰義疏,南北經學就此趨向統一。
上一篇:方志學·方志目錄學——方志目錄的編制出版·區域性方志目錄
下一篇:水利學·中西結合與傳統水利的發揚——現代水利史研究·歷史洪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