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學(孔孟荀)·漢代儒家思想的復興與 “先秦儒學” 研究·《鹽鐵論》 與孟子思想的崛起
昭帝元始六年召開了鹽鐵會議,就武帝以后國家政策和政治指導思想展開辯論。辯論的一方是從武帝時起長期當政的法家代表人物御史大夫桑弘羊,一方是儒家思想的忠實信徒賢良文學。孟子思想和荀子思想都是儒家思想,但孟子思想在反法家思想中產生和發展,體現儒家人文主義思想的傳統;荀子思想則恰恰以融合儒法為特征。漢初的儒家實際上以荀子思想為主導。而鹽鐵會議上,賢良文學基本上發揮孟子的觀點。和孟子一樣,賢良文學對戰爭給人民造成的苦難,發出了強烈的抗議和控訴。文學揭露當時統治者身居高位,安富尊榮,完全不了解下層的苦難。文學以孟子的仁政、德治思想為武器,對漢代法治嚴酷進行了猛烈的攻擊。針對當時土地兼并的嚴重情況,文學重新提出了孟子的井田主張以為社會改革的方案。《鹽鐵論》中,文學不斷征引孔子、曾子、孟子的話作為自己立論的根據,而以孟子的話最多。荀子、《呂氏春秋》關于“義戰”的思想,董仲舒“公羊決獄”、刑德并舉和“屈民伸君”的思想,被實際清除了,孟子思想取得了主導地位。這是漢代儒家思想值得注意的變化。
上一篇:春秋學·逐步走向科學化的研究·《左傳》的解經問題
下一篇:《說文》學(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