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現代儒學·心學的現代版—賀麟·生平與著作
賀麟,字自昭,1902年生于四川金堂縣五鳳鎮,幼年在家鄉讀書,1919年入清華學堂,受學于梁啟超、吳交等國學大家,深喜中國傳統學術及嚴復譯作,曾發表《戴東原研究指南》、《嚴復的翻譯》等重要文章。1926年,賀麟赴美國奧柏林大學留學,師從耶頓夫人(Mrs.Yeaton)學黑格爾和斯賓諾莎哲學,并閱讀了大量關于原始文化方面的著作。1928年,賀麟去芝加哥大學,接觸到黑格爾《精神現象學》和柏格森哲學。半年后轉赴哈佛大學學習,獲碩士學位,又入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在此期間,他讀了美國新黑格爾主義的代表魯一士(J.Royce)的著作,接受了魯一士的新黑格爾主義觀點,確立了精神是本體,世界是表現,精神自我、絕對自我高于經驗自我的思想,并選擇了魯一士的《近代哲學的精神》、《近代唯心主義演講》中的重要章節,合為一書,名《黑格爾學述》,在國內出版。1930年10月,賀麟離開哈佛大學,到黑格爾的故鄉德國去研究黑格爾哲學。在德國,他讀了尼古拉·哈特曼(N.Hartmann)、狄爾泰(Dilthey)、克洛那(R.Kroner)等人關于黑格爾的著作和闡發他們自己哲學思想的著作。狄爾泰的直覺方法論對他有一定的影響。在德國,賀麟開始潛心研讀斯賓諾莎最重要的著作《倫理學》,并把它譯成中文。
1931年8月,賀麟回國,受聘于北京大學,并在清華大學兼課。不久,“九· 一八”事變爆發,日本侵占我國東北,舉國震動,賀麟接受了當時任天津《大公報》文學副刊編者吳宓的建議,寫了《德國三大哲人處國難時的態度》一書,在《大公報》連載。在本書中,賀麟欲以德國大詩人歌德,大哲學家黑格爾、費希特在拿破侖侵占德國時的態度,給國人特別是知識分子樹立赴國難的榜樣。賀麟著重介紹歌德“謀國以忠”、“臨難勿茍免”的愛國精神,黑格爾的矛盾升進、死以求生的辯證法和費希特知行合一的知識學體系。特別贊賞和向往費希特在敵國危城中冒著生命危險作“告德意志國民講演”,為德意志民族復興奠定精神基礎的壯舉。這本書對激勵知識分子在國難當頭時的愛國御侮自處,產生了積極影響。
此后,賀麟發表了一系列介紹黑格爾、斯賓諾莎哲學的文章,思想逐步成熟。1934年發表的《近代唯心論簡釋》一文,是他新心學思想的宣言。文中提出,作為哲學概念的“心”有兩個最根本的意思:心理意義的心指感覺、思維、意志、想象等心理生理活動;邏輯意義的心指超經驗的精神原則,這一原則是經驗的統攝者、行為的主宰者、知識的組織者、價值的評判者。邏輯意義的心可歸納為“心即理”:心中本有統御后天經驗材料的先天理則。
抗戰時期,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充分發揚的時期,也是哲學上棄舊圖新的時期。這樣的時代特點,為賀麟新心學的發展,提供了合適的土壤。1942年,代表賀麟新心學創發能力和理論特點的論文集《近代唯心論簡釋》在重慶出版。論文集共十五篇文章。其中《時空和超時空》發揮康德學說,闡發“時空是心中之理,是自然知識和自然行為所以可能的先天標準”這一心學重要命題。而超時空是心與理一、神與道俱、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境界?!吨泻弦恍抡摗肥琴R麟又一篇重要文章,主旨在用斯賓諾莎身心平行論和現代西方心理學一些觀點解釋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命題。文中提出“自然的知行合一”、“理想的價值的知行合一”、“直覺的率真的知行合一”等重要概念,在知行合一的基礎上高揚知的主宰性、先在性,發揮知主行從、知先行后等觀點?!端稳宓乃枷敕椒ā分卦谟懻撍季S方式,認為直覺是一種經驗,也是一種方法。直覺不廢理智,二者可以互相補充。認為宋明理學中的程朱派是“后理智的直覺”,陸王派是“先理智的直覺”。《辯證法與辯證觀》提出辯證法本身是矛盾的統一,它既是方法,又是直觀。作辯證思考需要天才慧眼,需要嚴密的邏輯和高度的思辨相結合?!段幕捏w與用》摒棄了中體西用、西體中用等文化比較中慣用的提法,根據黑格爾哲學提出了關于文化的新定義:道之憑借人類的精神活動而顯現者謂之文化,精神是文化之體,文化是精神之用,道是精神之體,精神是道之用,既高揚精神的能動作用,又使精神的活動不出天道的范圍。賀麟還提出“以精神理性為體,以古今中外的文化為用”的主張,呼吁拋棄狹隘的中西優劣之爭,主張研究任何文化必須得其體用之全。
《近代唯心論簡釋》是賀麟新心學的代表作,闡述了新心學的各個方面:本體論、知識論、知行論、文化觀,表現出賀麟深厚的中西哲學素養和會通中西、創造民族新哲學的切實努力。
賀麟在抗戰期間寫的其他文章,收入《文化與人生》論文集。這本論集是賀麟本其哲學主張,在文化和人生方面提出的見解。和《近代唯心論簡釋》比,《簡釋》是純哲學,本論集是純哲學在文化人生方面的發揮?!逗嗎尅肥侵鞲?、骨骼,本論集是枝葉、血肉,《簡釋》是形上之體,本論集是文化人生之用。這兩部書構成了賀麟的主要思想,賀麟的有體有用之學。
《文化與人生》首篇《儒家思想的新開展》,提出了全面復興儒家思想的主張。文中指出,抗戰時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時期。民族復興不僅是要爭抗戰的勝利,而且要爭民族文化的復興。而民族文化復興主要就是儒家文化的復興。賀麟并提出了在新的形勢下發展儒家思想的根本途徑,這就是用西方思想充實儒家。具體說,就是:一,吸收西方哲學發揮儒家理學;二,吸收基督教的精華充實儒家禮教;三,吸收西方藝術發揮儒家詩教。儒家思想將循藝術化、宗教化、哲學化的途徑邁進。
《儒家思想的新開展》是賀麟之為新儒家的主要標志。賀麟的特點是提出了復興儒家文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的必要性和所應取的途徑?!段幕c人生》的其他篇章皆是新心學在各具體領域的應用,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如《新道德的動向》、《五倫觀念的新檢討》等,都是復興儒家根本主張指導下的具體應用。
賀麟在抗戰期間寫成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是《當代中國哲學》。書中評述了十九世紀末迄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期約半個世紀以來中國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他認為,當代中國哲學的歷史,就是陸王心學復興的歷史;中國當代哲學家,都是陸王心學派。
在這本書里,賀麟還介紹了自嚴復以來二十多位西方哲學的研究者、翻譯者的主要思想,這部分內容是他四十年之后的重要文章《康德、黑格爾東漸記》的雛形。
這本書的第三部分《時代思潮的演變與批判》,是賀麟本心學立場對當時流行的各種哲學思潮的分析與評論,重申了他的主客合一、心物合一、知行合一中高揚精神的決定作用的心學基本觀點。
這本書還有專章討論知行問題,可以說是《知行合一新論》的姐妹篇。本篇討論的重點是知難行易問題,前篇討論的重點是知行合一。
抗戰期間,賀麟開始翻譯黑格爾的重要著作《小邏輯》,邊翻譯,邊研究,邊講授。重要成果就是寫于1943年的《黑格爾理則學簡述》。本書是賀麟研究黑格爾邏輯學的系統著作。也是當時國內研究黑格爾邏輯學最完整、最深刻的著作,在中國學者的黑格爾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書中對黑格爾有紹述,有發揮。最重要的是,賀麟據美國新實在論者魯一士的思想,把黑格爾說成主要是一個心學學者,以突出絕對精神自強不息、自創理則、借理則矛盾升進的思想。絕對精神不是理,而是即理即心;不是僵死的,而是活動的;不是被動的由人擺布的,而是主動的自創理則的。這本書是賀麟新心學的哲學根據。
抗戰結束后,賀麟隨北大返回北平,講授現代西方哲學課程。在講課中,他大力表彰魯一士、懷特海的思想,對新實在論則持嚴厲的批評態度。對新實在論,包括新實在論在中國的代表金岳霖和馮友蘭,主要批評其離心言理,離心言性。賀麟主張理、氣、心、性四者不可離,新實在論離心言理,其理是“滿坑滿谷死無對證之理”。新實在論取理氣而遺心性,正拋棄了哲學中最有價值的東西。對懷特海,則表彰其超出實在論與唯心論,打破生機主義和機械主義的對立,融合理智與直覺二種思維方式這個根本方向。而這正是賀麟新心學所取的途徑。
1949年10月之后,賀麟經歷了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對非馬列主義批判運動、用新觀點研究講授黑格爾這樣幾個階段。1955年,賀麟發表《兩點批判、一點反省》,對自己的新心學作了嚴厲的自我批評。1956年,北京大學中國哲學史座談會上,他提出“唯心主義體系中有好東西”、“對唯心主義否定過多不恰當”等觀點,對一些人生吞活剝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的學風加以批評。此后不久,反右運動開始,賀麟轉入翻譯和“客觀研究黑格爾”的時期,個人思想鋒芒逐漸消磨。這期間,賀麟花時間對以前介紹較少的黑格爾政治哲學、法哲學、藝術哲學、哲學史等作了介紹。這期間賀麟的主要成就在翻譯,《精神現象學》、《倫理學》、《知性改進論》、《哲學史講演錄》、《黑格爾早期神學著作》相繼出版。
上一篇:壯麗的日出—軸心時代的華夏文明·生命價值的確認—“至圣”孔子·生命人格與樂感精神
下一篇:儒學對中國史學的影響·直筆寫史的實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