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壯麗的日出—軸心時代的華夏文明·大道之源·陰陽觀念
陰陽觀念集中反映在《周易古經》一書中?!兑捉洝肥且徊筷P于占筮的書。所謂占筮,就是用蓍草進行演算而得爻、卦,通過分析卦象、爻象及卦辭、爻辭來預測吉兇禍福的方法。在《易經》看來,吉兇禍福是由陰陽這兩種因素變化決定的。
盡管《易經》一書不曾出現陰陽這對概念,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認為其中沒有陰陽觀念。抽象觀念蘊含在具體概念之中。事實上,《易經》中將陰陽兩種性質的事物相對舉之處并不少見,如天地:“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明夷》);父母:“干父之蠱”、“干母之蠱”(《蠱》);夫婦:“鴻漸于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漸》);如此等等。這就充分說明《易經》對陰陽兩種因素已經有了明確的認識。《易經》將陰陽兩種因素概括為兩種符號,“—”代表陽,“--”代表陰。這兩種抽象符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陰陽這對概念,這或許是《易經》沒有出現陰陽概念的原因。
陰陽觀念是何時產生的呢? 既然《易經》的基本原理是陰陽,那么陰陽觀念至遲與《易經》是同時產生的?!吨芏Y·太卜》載:“太卜掌《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易經》孔穎達《疏》引鄭玄《易贊》及《易論》云:“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曰《周易》?!薄稘h書·藝文志》更進一步認為,伏羲畫八卦,文王重八卦而演為六十四卦。這說明《易經》在夏朝甚至更早就出現了。無論如何,陰陽觀念很早就產生了。
陰陽觀念的產生,具有非常深刻的哲學意義。成中英先生認為:“這個陰陽的本文可析為三:(1)陰陽對待,(2)陰陽相互影響產生變化,(3)陰陽合而為一自然的道,為一整體?!?《中國哲學范疇問題初探》,見《中國哲學范疇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陰陽這對概念的出現,是較晚的事情,但至遲在西周時人們便開始運用這對概念了。《詩經·大雅·公劉》有“相其陰陽”之語。據《國語·周語上》記載,伯陽父曾用這對概念解釋地震:“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父曰:‘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丞,于是有地震?!辈柛覆坏^早地運用陰陽這對概念,而且發展了陰陽思想。馮契先生指出:“伯陽父明確地說‘陰陽’是‘天地之氣’,比之《易經》是前進了一大步。這里已有中國哲學史上影響極為深遠的樸素唯物主義的氣一元論的萌芽?!?《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上一篇:現代儒學·返本開新·重構心性之學
下一篇:儒學在海外的早期傳播·東西方與儒學文化圈的早期接觸·阿拉伯人及蒙古人對儒學文化圈的了解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