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蘇區第二次反“圍剿”(191年~5月)
1931年3至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地區,反擊國民黨軍隊對中央蘇區大規模“圍剿”的戰役。
國民黨軍對紅一方面軍和中央蘇區的第一次“圍剿”失敗后,蔣介石又調集了20萬兵力,部署對紅軍的第二次“圍剿”。1931年3月下旬,各路國民黨軍分別在中央蘇區周圍的興國、泰和、吉安、吉水、永豐、樂安、宜黃、瑤湖、八都、建寧等地集結完畢。
中央蘇區軍民在朱德、毛澤東等領導下,仍然采取誘敵深入,殲敵于根據地內的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紅一方面軍除留一部兵力在中央蘇區北部邊緣地區協同地方武裝監視國民黨軍外,主力3萬余人于3月下旬移至廣昌、寧都、石城地區,進行反“圍剿”的準備工作。
4月1日,國民黨軍分四路,采取“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的方針,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向中央蘇區進犯。另有部分部隊由南面進行“協剿”。4月23日,先后進至江背洞、龍岡頭、富田、水南、嚴坊、招攜街、廣昌等地。
紅一方面軍決定先打富田戰斗力較弱的國民黨軍第5路軍,由西向東進行反攻。紅軍主力于4月20日從寧都、廣昌、石城地區出發,陸續轉移至龍岡、上固、回龍、東固地區隱蔽集中。為等待國民黨軍第5路軍離開其富田據點,紅軍在東固待敵而居20余日,而國民黨軍始終未能發現紅軍的行動企圖。5月13日,國民黨軍第5路軍右翼第28師和第47師的1個旅,分兩路由富田向東固進犯。5月16至17日,紅軍乘該敵在運動中,突然發起攻擊,將其殲滅,取得首戰勝利。隨后,立即向東橫掃,于5月19日在白沙消滅了北逃的國民黨軍第43師一部和第47師1個旅的殘部。由興國向北策應第5路軍的國民黨軍第19路軍蔣光鼐部因害怕被殲,也由城崗后撤。紅軍按預定計劃,繼續向東擴張戰果。5月22日,在中村殲滅西援的第26路軍第27師近1個旅。國民黨軍第6路軍各師慌忙向廣昌、南豐逃竄。5月27日,紅軍攻克廣昌,殲滅國民黨軍第5師一部。國民黨軍第56師由安遠向廣昌增援,于中途折回建寧。紅軍以一部兵力向南豐方向追擊逃敵,主力則出敵不意,于5月31日突然襲擊建寧,殲滅第56師3個多團。
5月16至31日止,紅一方面軍在半個月內從贛江之畔一直打到閩北山區,橫掃350余千米,五戰皆捷,共殲國民黨軍3萬余人,繳槍2萬余支,打破了國民黨軍的第二次“圍剿”。
第二次反“圍剿”中的紅軍隊伍
上一篇:《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191年7~9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19年9月~194年10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