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儒學與中國哲學
儒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思想主體,儒家哲學也是中國哲學的主要組成部分。要想在有限篇幅內講清儒家哲學決非易事,這是因為從時間上說,如果從儒家創始人孔子講到清代的戴震,歷時兩千多年,每一個歷史階段的儒家哲學都因為當代政治與文化學術思潮的影響而呈現出不同的特色。從橫向上看,儒家陣營內部又有分化與改組,同一時期的儒家各派在對同一哲學問題的看法相差極大有時甚至截然相反。鑒于儒學發展史的題目已經有人在做,因此本章不擬按照史的線索來講述儒家哲學的發展演變,而采用一般的分類方法。哲學家將哲學的內容劃分為三大塊:對自然界的看法叫宇宙觀,對人自身和人類社會生活的看法叫人生觀,對人類認識的看法叫認識論。本章就按這樣的分類方法來探討儒家的宇宙觀、人生觀和認識論。在這三方面的儒家哲學內容中,人生觀居于核心地位,從先秦到隋唐時期的儒家哲人們,都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探討人生方面,宋以后的哲學家雖然注重研究宇宙論,但最終還是落實到人生上來。中國古代的哲人們按照天人合一的思路,認為宇宙的法則就是做人的法則,宇宙的根本原理也就是人生原理。儒家的認識論不像人生觀、宇宙觀那樣內容豐富,但既要求索做人之道,就必然涉及到聞道致知之方,亦即認識論和方法論問題。
上一篇:現代儒學·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中西之“溝通調和”
下一篇:二儒學揚東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