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與西方文化·儒學面臨的困境·“歐風美雨”襲擊
就在儒學遭遇上下夾攻時,強勁的“西風”越過茫茫大海,在中國登陸了。儒學又陷入內外交困中。
儒學的宏偉大廈,在這上下夾攻與內外交困中,發(fā)出絕望的哀鳴。
1840年6月21日(清道光二十年五月二十二日),英軍侵華全權代表兼英國遠征軍海陸聯(lián)軍總司令喬治· 懿律(George Elliot,1784—1863)率軍艦16艘、運兵艦1艘、運輸艦27艘、武裝輪船4艘、士兵4000余人抵達廣州海面,28日下令封鎖珠江口和廣州。7月5日攻占定海,旋又北犯天津。從此“西風”不再是“吹”進來,而是藉著大炮和槍彈“打”進來。
1840年8月(清道光二十年七月),英軍進抵南京;
1860年10月13日(清咸豐十年八月二十九日),英法聯(lián)軍攻陷北京,圓明園被焚毀、搶掠,
1895年2月12日(清光緒二十一年一月 十八日),日軍攻陷威海衛(wèi),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1900年8月14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美、俄、法、英、德、日、意、奧八國聯(lián)軍攻陷北京,慈禧挾光緒帝倉惶逃離紫禁城。
堂堂中華,曾經(jīng)頂住了多少風吹雨打,現(xiàn)在怎么無力再頂住“歐風美雨”?
以漢人文化為主導的華夏文化,曾經(jīng)一再地受到東方游牧文化和西南印度文化的沖擊,但它卻始終處于優(yōu)越的領導地位,一直化險為夷,屹立不墜(參葉啟政《近代中國文化面臨的困境》一文,見《臺灣學者論中國文化》一書第99—120頁)。它吸納了外來的文化,把它們依附在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文化體系之下。盡管中原數(shù)度淪落,被北方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達數(shù)百年,但中原漢人的思想、價值、信仰、社會結構和行為模式,卻始終保持其獨立性,并逐漸地同化了外來的統(tǒng)治者。
這種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上的優(yōu)勢,養(yǎng)成了中國人在文化上的自大心理。中國人總是從“中國中心論”的觀點出發(fā)去理解和評價其他民族的文化,把其它民族看成“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四方皆“蕞爾夷邦,何得與中國并論”。中國的知識分子也為自己幾千年的“道統(tǒng)”而驕傲,對自己的文化充滿信心。中國人相信,中國文化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文化。
而依一般的見解,中國文化的主流是儒學,這樣儒學便成了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文化。
而現(xiàn)在,在西方文化的沖擊面前,儒學變得軟弱無力了。
幾千年來生活在東亞次大陸封閉環(huán)境中的中國人,第一次感受到外來文化的沉重壓迫。
上一篇:明清之際的儒學·傅山·“無理勝理”說
下一篇:宋明理學·鬼神新解·“氣靈論”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