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熹宗朱由校》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明熹宗朱由校》人物故事小傳
明熹宗朱由校,光宗長子,母選侍王氏。萬歷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生,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卒,終年23歲。
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光宗即位僅一個月就被紅丸毒死,左光斗、楊漣等大臣擁朱由校即位,以明年為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即位初,封乳母客氏為奉圣夫人,宦官魏忠賢掌司禮監(jiān)。客、魏互相勾結,掌握了朝內外大權,于各處結交朋黨,胡作非為,殘害忠良,使明代宦官專政達到頂點。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魏忠賢把持了東廠、錦衣衛(wèi)等特務機構,大肆殘害反對自己的東林黨人,一時殺人眾多,血案累累。不久,山東等地爆發(fā)了農民起義,天下大亂,熹宗卻一任客、魏集團亂政害民,自己專意木匠活計,被人嘲為“木匠皇帝”。
一直在東北的后金勢力,趁明廷無力北顧,連克沈陽、遼陽、廣寧等重鎮(zhèn),羽翼漸豐。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熹宗病死,葬德陵,謚曰熹宗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
[正史]
熹宗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諱由校,光宗長子也。母選侍王氏。萬歷三十三年十一月,神宗以元孫生,詔告天下。
四十八年,神宗遺詔皇長孫及時冊立,未及行。九月乙亥,光宗崩,遺詔皇長子嗣皇帝位。群臣哭臨畢,請見皇長子於寢門,奉至文華殿行禮,還居慈慶宮。丙子,頒遺詔。時選侍李氏居乾清宮,吏部尚書周嘉謨等及御史左光斗疏請選侍移宮,御史王安舜疏論李可灼進藥之誤,“紅丸”、“移宮”二案自是起。己卯,選侍移仁壽殿。庚辰,即皇帝位。詔赦天下,以明年為天啟元年。己丑,以是年八月以后稱泰昌元年。辛卯,逮遼東總兵官李如柏。甲午,蔭①太監(jiān)魏進忠兄錦衣衛(wèi)千戶。封乳保客氏為奉圣夫人,官其子。
冬十月丙午,葬顯皇帝、孝端顯皇后於定陵。戊申,遼東巡撫都御史袁應泰為兵部侍郎,經略遼東,代熊廷弼。辛酉,御經筵。壬戌,禮部尚書孫如游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丁卯,噦鸞宮笑。十一月丙子,追謚皇妣孝元貞皇后,生母孝和皇太后。十二月辛酉,方從哲致仕。
天啟元年春正月庚辰,享太廟。壬辰,追謚伍文定等七十三人。壬寅,御史王心一請罷客氏香火土田,魏進忠陵工敘錄,不報②。二月甲辰,言官請復當朝口奏及召對之典,從之。己未,御經筵。閏月乙酉,以風霾諭群臣修省。丁亥,孫如游致仕。丙申,除齊泰、黃子澄戚屬戍籍。戊戌,昭和殿災。三月乙卯,大清兵取沈陽,總兵官尤世功、賀世賢戰(zhàn)死。總兵官陳策、童仲揆、戚金、張名世帥諸將援遼,戰(zhàn)於渾河,皆敗沒。壬戌,大清兵取遼陽,經略袁應泰等死之。巡按御史張銓被執(zhí),不屈死。丙寅,諭兵部:“國家文武并用,頃承平日久,視武弁不啻奴隸,致令豪杰解體。今邊疆多故,大風猛士③深軫朕懷,其令有司山林草澤間慎選將材。”丁卯,京師戒嚴。(略)
秋七月乙巳,沈㴶入閣。八月丙子,擢參將毛文龍為副總兵,駐師鎮(zhèn)江城。戊子,杭州大火,詔停織造。癸巳,停刑。九月壬寅,葬貞皇帝於慶陵。乙卯,永寧宣撫使奢崇明反,殺巡撫徐可求,據重慶,分兵陷合江、納溪、瀘州。丁卯,陷興文,知縣張振德死之。(略)
五年夏四月己亥,削大學士劉一燝籍。五月癸亥,給事中楊所修請以“梃擊”、“紅丸”、“移宮”三案編次成書,從之。乙丑,祀地於北郊。庚午,行宗室限祿法。六月丙戌,朱延禧致仕。
秋七月壬戌,毀首善書院。壬申,韓爌削籍。甲戌,追論萬歷辛亥、丁巳、癸亥三京察④,尚書李三才、顧憲成等削籍。八月壬午,毀天下東林講學書院。削尚書孫慎行等籍。戊子,禮部尚書周如磐兼東閣大學士,侍郎丁紹軾、黃立極為禮部尚書,少詹事馮銓為禮部右侍郎,并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己亥,魏廣微罷。壬寅,熊廷弼棄市,傳首九邊⑤。九月壬子,遼東副總兵魯之甲敗沒于柳河。(略)
六年冬十月戊申,進魏忠賢爵上公,魏良卿寧國公,予誥券,加賜莊田一千頃。己酉,以皇極殿成詔天下,官匠雜流升授者九百六十五人。癸丑,改修《光宗實錄》。十一月庚寅,予魏良卿鐵券。十二月戊申,南京地震。甲子,潯州賊殺守備蔡人龍。(略)
七年夏四月丁酉,下前侍郎王之寀鎮(zhèn)撫司獄,死獄中。五月己巳,監(jiān)生陸萬齡請建魏忠賢生祠於太學旁,歲祀如孔子,許之。丙子,大清兵圍錦州。癸巳,攻寧遠。六月庚子,錦州圍解。
秋七月乙丑朔,帝不豫。丙寅,罷袁崇煥。己卯,封魏忠賢孫鵬翼為安平伯。壬午,戍孫慎行。丁亥,海賊寇廣東。是月,浙江大水。八月丙申,加魏良卿太師,魏鵬翼少師。戊戌,中極、建極二殿成。乙巳,召見閣部、科道諸臣於乾清宮,諭以魏忠賢、王體乾忠貞可計大事。封忠賢侄良棟為東安侯。甲寅,大漸。乙卯,崩於乾清宮,年二十三。遺詔以皇第五弟信王由儉嗣皇帝位。
冬十月庚子,上尊謚,廟號熹宗,葬德陵。
贊曰:“明自世宗而后,綱紀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廢壞極矣。雖有剛明英武之君,已難復振。而重以帝之庸懦,婦寺竅柄,濫賞淫刑,忠良慘禍,億兆離心,雖欲不亡,何可得哉。”
《明史·熹宗本紀》
〔注釋〕
①蔭:封官。②不報:不批準。③大風猛士:即《大風歌》中語,意喻渴望人才。④京察:明代考核官員制度,每四年一次。⑤傳首九邊:將首級砍下送邊疆傳示。
〔相關史料〕
有老宮監(jiān)言:“明熹宗在宮中,好手制小樓閣,斧斤不去手,雕鏤精絕。魏忠賢每伺帝制作酣時①,輒以諸部院章奏進,帝輒麾之②曰:“汝好生看,勿欺我。”故閹權日重,而帝卒不之悟。
上性好走馬,又好小戲;鄧蓋房屋,自操斧鋸鑿削,巧匠不能及,又好油漆。手使器具,皆內官監(jiān)、御用監(jiān)辦進,日與親近之臣涂文輔、葛九思輩朝夕營造。造成而喜,不久而棄,棄而又成,不厭倦也。當其斤斫刀削,解衣盤礴③,非素昵近者,不得窺視。王體乾等每伺其經營鄙事時,即從旁傳奏文書。奏聽畢,即曰:“爾們用心行去,我知道了!”(略)上一日幸后宮,見幾上書一卷,問:“何書?”后曰:“《趙高傳》。”上默然。忠賢聞之益怒。次日伏武士數人于便殿。上御殿,搜得之,身懷利刃,上大驚。送廠衛(wèi)。逆閹欲誣后父國紀,謀立信王為不軌④,以興大獄。謀之王體乾,體乾曰:“主上凡事憒憒,獨于夫婦兄弟間不薄。脫有變,吾輩無噍類矣。”(略)先是六年秋,上幸西苑,與二小閹泛舟為戲,忽風起舟覆,上與二閹俱溺水中。二閹死,上幸獲救,由此不安。至是加劇。
《三朝野紀》
帝好察邊情,常遣中有官詣關門,具事狀奏報,名曰較事。
《明鑒》
熹宗哲皇帝,諱由校,光宗貞皇帝第一子也,于萬歷三十三年乙巳十一月十四日生,母曰孝和皇太后王氏,故選侍也。
神宗顯皇帝以元孫生,遣使頒詔天下書,諭宗藩,恩賚文武百官軍民人等事從優(yōu)厚,悉赦諸臣之礦稅、詿誤被逮久系詔獄者。一時海內歡聲雷動。其明年丙午二月,尊上慈圣皇太后徽號,進封王恭妃為皇貴妃,王選侍為才人。至四十八年七月,神宗皇帝遺詔言皇長孫宜及時冊立進學,禮臣諏吉具儀未及舉行。八月二十九日,光宗大漸,詔請諸大臣受顧命,惓惓輔上為先堯舜。上念光皇大業(yè)未究、雅志繼踐祚之初,委任老成,搜羅遺逸,振鷺充庭,稱盛理焉。時四方多故,上宵旰靡遑,遼左及滇黔相繼請帑,無不立應。大臣行邊恩禮優(yōu)渥,將士陷陣恤典立頒。又慮加派苦累,每有詔諭,諄諄戒守令加意撫字,毋重困吾民,其軫念民巖如此,故能收拾人心,挽回天步。雖有陽灶假叢之奸,而得人付托,社稷永固于苞桑。廟號曰熹,蓋稱有功安人云。
《明熹宗實錄》卷一
[注釋]
①酣時:入神之時。②麾之:同揮手。③解衣盤礴:勞動時脫衣。④不軌:不法行為。
上一篇:《明太祖皇后馬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明太祖皇后馬氏》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晉孝武帝司馬曜》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晉孝武帝司馬曜》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