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quán)衡利害,高瞻遠矚》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此后,匈奴單于在平陽作亂,鐘繇率領諸軍圍困匈奴,尚未攻下,而袁尚所任命的河東太守郭援又來到了河東,兵眾很強盛。諸將計議,想要放棄河東地區(qū)離去,鐘繇說:“袁氏目前正強,郭援大軍到來,關中諸將也暗中與他們交往。他們之所以還沒有全部背叛,只是顧及我的威名罷了。現(xiàn)在如若我們放棄河東撤離,就會向他們顯示出我們的懦弱。那么我們所在之地的民眾,誰能不成為我們的仇敵呢?縱然是我想要歸回到關中去,能回得去嗎?這是還沒有交戰(zhàn),就先自取失敗的方略。況且,郭援剛愎而好勝,他必定認為我軍容易對付。如若我軍渡過汾河扎營,等到郭援軍未渡過對岸時就迎擊它,可以大勝啊。”張既這時也勸說馬騰與鐘繇會合,同擊郭援。馬騰就派遣他的兒子馬超為將,率兵迎戰(zhàn)郭援。郭援率軍到來后,果然很輕率地下令涉渡汾河,眾人勸止,他拒不聽從。渡汾水未到一半,曹軍發(fā)動攻擊,大破袁軍,殺了郭援,招降了匈奴單于。此后,河東的衛(wèi)固作亂,與張晟、張琰以及高干等人一并為賊寇,鐘繇又率領諸將討伐、擊破了他們。自從天子西遷后,洛陽的人民就很稀少,鐘繇遷徙了不少關中移民,又招納了許多亡命叛逃在外的流動人口去充實。數(shù)年之中洛陽的民戶就逐漸顯得厚實起來。魏太祖曹操后來西征關中時,就得以用這些民戶為軍資兵員。于是,曹操就表薦鐘繇作了前軍師。
能在錯綜復雜的形勢下,作出準確的判斷是十分困難的,運用高瞻遠矚的韜略,既要基于對事物利弊得失的精確判斷,又能從宏觀把握住形勢發(fā)展的大趨勢,當機立斷,從容布局,才能奏效。運用高瞻遠矚的韜略,需要大量的知識,以及在知識基礎上提煉出的智慧。鐘繇對郭援的處置方略,就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鐘繇之子鐘毓,也通曉權(quán)衡利害、高瞻遠矚的韜略。鐘毓字稚叔,十四歲時就曾為散騎侍郎。他談笑機智敏捷,大有他父親的作風。明帝太和初年(公元227年),蜀丞相諸葛亮兵圍祁山,明帝想要親自西征蜀漢。鐘毓上疏說:“計策貴在廟堂上謀算時就能取勝,軍功崇尚軍營帳幕中的謀劃,講究的是人在殿堂上還沒下來,就能決定并取得千里以外戰(zhàn)場上的勝利。所以,皇上您的車駕應當留在中土鎮(zhèn)守,以便作為給四方助勢的后援。如今陛下若親率大軍西征,雖前線有百倍的威勢,但對于關中地區(qū)人力財力的耗費,所損害的卻不止一件。況且酷夏盛暑時行軍,人們向來就極為慎重,這實在不是皇上車駕啟動的時候啊。”表上后不久,鐘毓就被升為黃門侍郎。
當時正大規(guī)模地興造洛陽的宮室,明帝的車駕便行進到了許昌。于是,天下應當朝拜的人便把許昌當成了正式的都城。許昌宮室局促狹窄,于是就在城南用氈幕搭了一個臨時的宮殿,殿中很齊全地擺設了周回盤旋的魚龍。沉重的勞役使許昌一帶的民眾疲憊不堪。鐘毓立即上書勸諫,認為“當今水旱災害并至,國庫空虛。大凡像設置魚龍之類宮殿裝飾物,可以等到豐年時再說。”他又上表說:“現(xiàn)在應當再讓關內(nèi)的人開墾荒地,讓民眾努力地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這事不久就得到了施行。
正始年間(公元240—248),鐘毓又任散騎常侍。不久,大將軍曹爽在盛夏時興兵征伐蜀國,蜀軍憑山險拒守,魏兵不能前進。曹爽正要增兵,這時鐘毓給他去了封書信說:“我私下以為,在廟堂上制定取勝妙策的人,用不著親臨矢石;王者的大兵,只有征討敵方而敵方不會迎戰(zhàn)。這實在是因為:夏禹舞干戚就可以征服有苗,晉文公主動后退一舍的仁義之舉,就足以使寇仇原國投降,所以就不必聽任吳漢到江關,讓韓信到井陘去馳騁了。看到可以前進而前進,預知困難就退卻,這本是自古以來就正確的道理。這只有靠公侯您去詳察了。”結(jié)果,曹爽沒能建立什么戰(zhàn)功就退回來了。
后來,鐘毓因為不如曹爽的意,而被調(diào)任侍中,又出任魏郡太守。在曹爽被誅殺以后,鐘毓入朝作御史中丞、侍中廷尉。在君、父已經(jīng)死亡以后,聽由臣、子為其君、父申理他們生前所遭的誹謗,以及士人封侯以后,他們妻室不許再配夫嫁人,這兩條都是鐘毓所創(chuàng)制的科條律令。
正元年中(公元254—256年),毌丘儉、文欽造反,鐘毓持節(jié)到揚、豫等州頒行赦令,曉諭那里的士民。回來后又被任命為尚書。諸葛誕謀反后,大將軍文王司馬師倡議由他親自前往壽春征討諸葛誕。這時,正逢吳國的大將孫壹率領人眾前來歸降。有的人便認為“吳國新近才有了這么大的亂子,它必然不能再出兵策應諸葛誕的叛軍。原在東方的兵力已經(jīng)夠多的了,大將親征的事可以等以后再說。”鐘毓卻認為:“論事料敵,應當以己方的情況和心理去揣度別人。如今諸葛誕把整個淮南的地盤都送給了吳國,而吳國孫壹所率領來投降的,人口不到一千,兵丁不過三百。吳國所損失的,實在沒有多少。如若壽春之圍兵不解,而吳國國內(nèi)的形勢又轉(zhuǎn)為平安,我不能保證吳兵必定不出來。”大將軍司馬師說:“說得好!”于是,就帶著鐘毓出發(fā)了。淮南平定以后,魏又用鐘毓為青州刺史,加后將軍職,升為都督徐州諸軍事,假節(jié)。不久,又轉(zhuǎn)為都督荊州。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鐘毓逝世,朝廷追贈為車騎將軍,贈謚號惠侯,爵位由兒子鐘駿繼嗣。鐘毓的弟弟鐘會,在滅蜀戰(zhàn)爭中立有大功,自己另外有傳。
上一篇:《殺一儆百:諸葛恪平定山越》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權(quán)衡利弊:鄧芝出使東吳》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