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所向無敵
邲之戰(zhàn)是繼城濮之戰(zhàn)后晉楚兩國的大對決,以楚國的勝利而告終。
此后一段時間內(nèi),晉國在中原無力與楚國爭鋒,楚國的勢力達到鼎盛。晉國大敗,鄭國與陳國已經(jīng)先后歸附楚國。小小的許國也算識時務(wù)者為俊杰,很識相地主動向楚國投降。
楚莊王的戰(zhàn)略目標十分明確,下一個爭奪的對象就是宋國。
在伐宋之前,楚莊王想先解決蕭國。蕭國是位于宋國東南的小國,顯然楚莊王并沒有把這位不入流的國家放在眼里。然而輕敵的結(jié)果往往要付出代價,剛在邲之戰(zhàn)中擊敗晉國的楚國人以為只要進攻號角一吹響,蕭國便可不戰(zhàn)而下。豈料卻被蕭國軍隊當(dāng)頭棒喝,吃了個敗仗,將領(lǐng)熊相宜僚與公子丙被俘虜。
與此同時,宋國人看出楚莊王的真實意圖。醉翁之意不在酒,攻打蕭國只是為進攻宋國作準備??磥肀仨毷┯柙?,宋國軍隊陸續(xù)增援蕭國。
楚莊王派人與蕭國政府談判,提出只要釋放這兩名楚軍將領(lǐng),楚國將馬上退兵。
可是蕭國政府非但拒絕楚莊王提出的條件,還把兩名俘虜處死。
楚莊王暴跳如雷,決心要鏟平蕭國。
時值冬季,北風(fēng)呼嘯,來自南方的楚軍士兵冷得受不了。楚莊王深知士氣對一支軍隊的重要性,他巡視部隊,對全體將士進行慰問與勉勵。國君冒著寒風(fēng)巡視一線部隊,令將士們感動萬分,心里無限溫暖。熱血上涌,頂?shù)蒙洗┮患抟\了。
攻城的楚軍部隊士氣高昂;相反,守城的蕭國官員卻盤算著如何逃命。
負責(zé)守城的蕭國官員還無社指名要見自己的朋友,即楚國大夫申叔展。
申叔展在城下對還無社喊話:“你有麥麯嗎?”
還無社聽得糊里糊涂的,回答說:“沒有?!?/p>
申叔展又問:“那你有山鞠窮嗎?”
還無社又答:“沒有?!?/p>
什么意思呢?麥麯與山鞠窮是治療胃腸病的藥物。申叔展暗示還無社,你呀,就沒病裝病,不要出來。找個地方躲起來,可是還無社還是沒聽明白。
兩軍對陣,申叔展不能把話說得太明白。見還無社聽不懂他的意思,他又問道:“河里的魚如果肚子疼怎么辦?”
還無社還不算太笨,這次聽懂了。河里的魚肚子疼,就游不了。最好放在靜止不動的水里,哪里的水不流動呢?還無社心領(lǐng)神會地回答:“那我就先把它放在井中,再想辦法救它了。”
申叔展又喊道:“那你得在井邊系個茅草,再對著井哭。”
第二天,士氣高昂的楚軍發(fā)起強攻。蕭國守城的還無社偷偷地溜走了,找了口井躲到井下去了。主將都跑了,蕭國士兵哪里還有心打仗呢?很快城池被楚軍攻破。申叔展進城后,找到了結(jié)茅草為記號的那口井,還無社在井下猛號幾聲。申叔展確認這就是自己的朋友了,放了條繩子把他拉了上來。
還無社保住了一條小命,但蕭國卻滅亡了。
唇亡齒寒,蕭國滅亡后,宋國更是陷入恐慌之中。
可是楚莊王并沒有馬上動手,他要等待,等待一個出兵的理由。當(dāng)然他也可以不找理由,因為這是角逐氣力的時候,誰的胳膊粗,誰就是老大??墒浅f王的杰出在于他并不是唯武力論者,他不僅要打軍事牌,也要打政治牌。在楚莊王看來,如果要發(fā)動一場戰(zhàn)爭,就必須要有十足的把握,什么情況下有把握贏得勝利呢?有三種情況,即要么敵人很弱小,要么國家出現(xiàn)混亂,要么沒有道義。
楚莊王比較注意師出有名,就是在戰(zhàn)爭開始前要贏得道義上的優(yōu)勢。讓楚國軍隊知道為什么而戰(zhàn),這是維持高昂士氣的先決條件。宋國是中原有影響力的國家,為了找到合適的出兵理由,楚莊王設(shè)計了一個陰險的計劃。
這個計劃就是故意制造與宋國的外交沖突,以尋找開戰(zhàn)的借口。
楚莊王準備用一個人作為犧牲品,這個人是申舟。
申舟又叫“文之無畏”,二十多年前,楚穆王討伐宋國,宋國不戰(zhàn)而降。當(dāng)時楚穆王在厥貉召集諸侯會議,然后舉行一次圍獵的游戲。宋昭公心不在焉,結(jié)果被文之無畏當(dāng)眾鞭打他的馬車侍衛(wèi),此舉被視為對宋昭公的污辱。
申舟可能有什么地方得罪了楚莊王,楚莊王讓他去執(zhí)行一項使命,即出使齊國。從楚國到齊國要經(jīng)過宋國,可是楚莊王卻跟申舟說:“你不必向宋國借路?!毖韵轮?,就是不必向宋國政府通報。
申舟一聽,心知當(dāng)年自己凌辱宋昭公,宋國人對他恨之入骨。如今兩國又處于敵對狀態(tài),如果自己冒冒失失地穿過宋國的土地,卻不征得宋國政府的同意,那么肯定要倒霉的。
他馬上拒絕楚莊王的要求,說道:“如果我這么去,肯定會被他們殺死的?!?/p>
楚莊王陰陰地一笑說:“如果宋國人殺了你,我就給你報仇。”
申舟一聽,心里涼了半截。原來楚莊王正想要制造事端以發(fā)動對宋國的侵略,自己不過是一盤棋局中的一顆小棋子罷了??墒蔷y違啊,看來只有硬著頭皮上了,碰碰運氣如何。
申舟出發(fā)前往齊國。經(jīng)過宋國時,遵照楚莊王的命令,并沒有向宋國政府提出申請通行。宋國政府毫不客氣,逮捕申舟。
宋國執(zhí)政大臣華元對申舟這一挑釁行為由衷地憤怒,他滿腔怒火地說:“楚國使者居然可以不經(jīng)過我國政府同意,大搖大擺地過境,把我國看做是楚國轄下的縣城。如果我們不殺死楚使,楚國人就會無視我國的主權(quán),把我國當(dāng)做一個滅亡的國家看待;如果我們殺死楚使,楚國人一定會報復(fù),前來進攻,到時我國恐怕也要滅亡??磥頇M豎是個亡字,我看還是要殺了楚使。”
宋國人本來對申舟就恨之入骨,現(xiàn)在舊仇加新恨,申舟還有活路可走嗎?這個可憐的家伙被拉出去“咔嚓”一聲,尸首兩段矣。
申舟被殺死的消息傳到楚郢都時,楚莊王正在宮中喝酒,他一陣狂喜投袂而起。
“袂”就是袖子,把袖子一甩,從座位上“噌”地站起來。當(dāng)時中國沒有椅子,人們席地而坐,坐著的時候沒有穿鞋子。所以楚莊王就光著腳,站起身后就往外走,顧不上穿鞋。
為什么這么急呢?
心里激動,宋國人殺了楚使申舟,楚國師出有名了!找到發(fā)動戰(zhàn)爭的借口了。
這一激動之下,楚莊王光著腳就往外急走。侍從們慌慌張張地,像熱鍋上的螞蟻,追到屋外才把鞋子送過來;另一位侍從追到宮門外,才趕上來送上佩劍。楚莊王大步流星一直走,把御車夫給緊張得,急急忙忙拉來御用馬車。追到市場邊上,才追上楚莊王,把他拉上車。楚莊王迫不及待要進行戰(zhàn)爭總動員了。
公元前595年深秋,楚莊王親率大軍包圍宋都。
作為具有濃厚軍國主義色彩的楚國,幾乎所有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國君都是親臨一線的。從楚武王、楚文王和楚成王,一直到楚穆王及楚莊王都是這種傳統(tǒng)。
一直以來戰(zhàn)斗力不是特別堅強的宋國人,這次豁出去了,與楚軍浴血奮戰(zhàn)。
宋國在中原諸侯國中是比較有和平色彩的國家,處死申舟之后,早就預(yù)料到楚國會前來報復(fù)并充分做好了打仗的準備。加固城墻,屯備糧草,在都城進行全民動員。
宋國之所以敢于同楚國開戰(zhàn),是認為晉國絕不會見死不救。當(dāng)年城濮之戰(zhàn),也是楚國與宋國先開戰(zhàn)。然后晉文公率領(lǐng)晉軍援救,最后大敗楚軍。
這一次,城濮之戰(zhàn)的結(jié)局會否重演呢?
國際形勢對宋國特別不利,鄰國沒有一個肯伸出援手。魯國大夫孟獻子竟對魯宣公說:“小國要避免大國的欺負,就得時不時進貢些禮物,要是等到大禍臨頭時再行賄就來不及了?,F(xiàn)在楚國已經(jīng)打到了宋國,您可得認真考慮一下了。”魯宣公一聽,趕緊派人到宋國向楚莊王行賄。
宋國人只得孤軍奮戰(zhàn)了,戰(zhàn)斗從九月打到次年(公元前594年)的春季,宋國唯一的希望就是盼著晉國的援救。
晉景公打算出兵,大臣伯宗卻極力反對援宋。伯宗也說不出反對理由,只是含含糊糊地說:“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雖晉之強,能違天乎?”
這算是什么理由?老天爺現(xiàn)在正眷顧著楚國,是不可與之爭鋒的。晉國雖然強大,也不能違背天意。這個說辭,其實還是表明對楚國有畏懼之心。兩年前的邲之戰(zhàn),晉軍遭到重創(chuàng),那是一場可怕的噩夢。在伯宗看來,避免直接與楚國開戰(zhàn)才是上策。
可是晉國畢竟是中原霸主,在盟國遇到危機時不能挺身而出,這算是什么盟主呢?
晉景公作為一國之君,總覺得避戰(zhàn)終究顏面上無光。伯宗看到晉景公面有難色,說了以下幾句話:“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边@幾句話,可以把晉國畏懼楚國的心態(tài)很好地勾勒了出來。
表面上晉國還是唯一可以對抗楚國的諸侯,實際上自邲之戰(zhàn)后晉國就失去信心了,不敢與楚國發(fā)生正面的交鋒。
最后晉景公想出一個頗為無賴的計策,派遣官員解揚前往宋國。
解揚此行的目的是搞一些小花招,游說宋國君臣千萬別向楚國投降。并騙他們說晉國的援軍已經(jīng)出發(fā),不日就可到達前線。
這個解揚是什么人呢?他是晉軍一名將領(lǐng),在十三年前晉楚北林戰(zhàn)役中曾被楚軍俘虜。以前戰(zhàn)敗被俘,實屬不光榮,這次接受詐騙宋國的任務(wù)也不太光榮。
解揚從晉國出發(fā),準備繞道鄭國前往宋國。此時鄭國正與楚國處于蜜月期,便把解揚逮捕移交給楚國處理。作為前楚軍的俘虜,楚莊王對解揚并不陌生,他親自到囚牢中釋放解揚,并且還設(shè)宴款待。
楚莊王此舉當(dāng)然別有用心。他告訴解揚楚國將會還他人身自由。只要他向宋國傳話,說晉國大軍不會來解救宋都之圍。解揚佯裝答應(yīng)了。
此時楚攻宋之戰(zhàn)已經(jīng)持續(xù)了四個月,戰(zhàn)爭處于膠著狀態(tài)。楚莊王急于結(jié)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于是逼降宋國。
解揚被帶到宋國都城之下,登上了樓車。樓車是春秋時攻城戰(zhàn)的重要工具,其作用一是窺探敵軍城內(nèi)的守衛(wèi)情況;二是可以在樓車上居高臨下地向城上守軍射箭。
楚莊王交代解揚,一定要告訴宋國守軍晉國的援軍是來不了的。
可是解揚一登上樓車,就向城上的宋國守軍大喊道,晉國的援軍將很快會抵達,宋國守軍千萬別投降,一定要堅守下去。
楚莊王一聽,壞了,急忙差人將解揚從樓車上拉下來??墒莵聿患傲耍螄剀姸悸牭搅?。并且信以為真,更加堅定守城的決心。宋國人卻不曾料到,解揚說的話原本就是晉國政府的鬼話呢。楚莊王雖然十分惱怒,可還是愛惜解揚的勇氣,既然說出去的話收不回來,干脆釋放了解揚,由此可見楚莊王之所以能成就霸業(yè),與其心胸磊落還是分不開的。
宋國軍民苦苦等著晉國的空頭支票,左盼右盼,怎么也盼不來援軍的影子。
到了五月份,經(jīng)歷了九個月的圍城之戰(zhàn)還在持續(xù)中。無論是楚國還是宋國,都為這場艱苦卓絕的戰(zhàn)爭累得疲憊不堪。這時所較量的已經(jīng)不是誰的武器優(yōu)良,誰的戰(zhàn)斗力強,而是誰更有耐心,更能堅持到最后一刻。
楚莊王屯兵城下九個月,久攻不下,士氣低落;而宋國都城內(nèi),糧食已經(jīng)耗盡,外援仍然不見蹤影,形勢可危。這種對峙是雙方都難忍受的苦難,楚莊王先動搖了,打起退堂鼓。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擔(dān)心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萬一晉國在這個時候大舉出兵,楚軍的后果不堪設(shè)想(只可惜晉軍實無此勇氣)。
退兵的命令發(fā)布下去,卻惹惱了一個人,這個人正是被宋國殺害的申舟的兒子申犀。他跑到楚莊王跟前,長跪不起,痛哭流涕道:“我父親明知接受出使的任務(wù)必死無疑,為了報答君王之恩,毅然不顧安危,去完成君王交予的使命。當(dāng)時君王說過,如若我父親死于宋人之手,必親自向宋國問罪報仇,現(xiàn)在君王倒要廢棄報仇的承諾了。”
楚莊王自知理虧,可是打了九個月還不能打贏。無論是軍隊的補給還是士氣都出現(xiàn)很大的問題,是繼續(xù)打呢?還是收兵回國?楚莊王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
這時,楚莊王的戰(zhàn)車駕駛員申叔提出一條計謀,他說:“現(xiàn)在無論是楚還是宋,經(jīng)過九個月的作戰(zhàn),承受力都接近極限,此時應(yīng)該對宋國實施心理戰(zhàn)。我們佯裝在城外建房種地,做出準備持久圍城的樣子。宋國人心里害怕,絕望之下,一定會出來投降的?!?/p>
楚莊王連呼妙計,便吩咐士兵建房種地。
城樓上的宋國士兵看到楚軍不攻城,忙著建造房子和耕種土地,心里大叫“苦也”。這還了得,楚軍打算長期住在城外了。
宋軍統(tǒng)帥華元在一個夜晚,偷偷地溜出城去。然后潛入楚國兵營,偷偷摸摸進入楚國總司令子反的營帳。子反正在睡覺,華元爬上床頭,把他從睡夢中扯醒。子反應(yīng)該感到慶幸,來者不是刺客;否則腦袋早就搬家了。這個細節(jié)也可看出,經(jīng)過九個月圍城,楚國人確實也累了。防備上漏洞百出,讓華元竟然來去自由,如入無人之境。
華元叫醒子反,說道:“實話跟您說,我們糧食已經(jīng)吃完了,城內(nèi)百姓易子相食。木柴也用完了,用死人骨頭來燒火。敝國君主讓我來與您談判。唯請求楚國能照顧宋國的面子,先退兵三十里,我們就投降;如果非要簽城下之盟,對宋國政府是一種恥辱,我們寧死也不會同意。
宋國由華元這種人執(zhí)政,國力不強在預(yù)料之中。他才能平庸,幾年前與鄭國交戰(zhàn),被打得大敗。自己當(dāng)了俘虜,還被繳獲將近五百輛戰(zhàn)車。這次溜出城與子反談判,一股腦把城內(nèi)易子相食的慘狀都告訴子反。還好楚國并沒有滅亡宋國的意圖;否則華元這席話,勢必會帶來滅頂之災(zāi)。
很顯然宋國想放棄抵抗,只是想投降得體面點,面子問題很重要。
對楚莊王來說,后撤三十里并非苛刻條件,雙方都有一個下臺的階梯;否則夜長夢多,對楚國也并非有利。這樣宋國也投降了,被納入楚的勢力范圍。為了防止宋國單方面毀約,華元被當(dāng)做人質(zhì)帶回楚國。
歷時九個月的圍宋之戰(zhàn),以楚國的勝利而告終。
作為中原霸主,面對楚國侵宋,晉只是開張空頭支票并不兌現(xiàn),又一次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在楚莊王的有生之年里,晉國莫敢與之爭鋒,楚國勢力如日中天。
可惜的是,伐宋之戰(zhàn)四年后,雄才偉略的楚莊王便去世了。他在位共計二十三年,這一段時間楚國無論是在內(nèi)政,還是在對外戰(zhàn)爭上都取得了偉大的成就。特別是邲之戰(zhàn)的勝利,使晉楚爭霸中,楚國完全了占據(jù)上風(fēng)。
楚莊王在上臺初始,便遇上斗克與公子燮的叛亂,被叛軍劫持為人質(zhì)。這使他一度消沉,在最初幾年里無所作為。但是他給國人提供了一個發(fā)憤圖強的榜樣,“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已經(jīng)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句名言,名言的背后是一代英雄戰(zhàn)勝自我的不懈努力。楚莊王七年又爆發(fā)斗椒的叛亂,這并沒有動搖楚莊王開拓進取的步伐。他以堅韌不拔的精神,迎危機而上。最終擊敗最強勁的對手,成為強者中的強者。楚莊王當(dāng)之無愧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在春秋五霸的不同版本中,齊桓公、晉文公與楚莊王三人都是穩(wěn)居其中三席,這也是對這三位春秋偉人的肯定。
上一篇:戰(zhàn)爭與女人-春秋故事-春秋時代歷史
下一篇:掃滅赤狄-春秋故事-春秋時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