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與道教·對修身養性的強調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修身養性的論述,最有代表性的有儒、道兩家。儒學既注重個人的品格修養與價值實現,又強調以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推仁于天下。儒學認為,要實現大丈夫的抱負,擁有人生的最大幸福,就必須注重修身養性,以培育人的仁愛性善的道德品質。道家則強調人的自然之性的圓滿具足,主張效法自然,無為而無不為,以貴柔體道為修養之要旨。道教更將道家的順自然推向了宗教解脫的軌道,強調在遵從儒家倫理綱常的同時效法天道,采用種種“與天地造化同途”的道術來修身養性,以期“人與天合”、“神與道合”,達到生命的永恒。儒、道雖然對實現理想有不同的看法,但它們都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殊途同歸地走上了修身養性之路。宋明時,理學家們引道入儒,使儒學的修身養性論升到了本體論的高度,成為人人必守的道德規范。
上一篇:儒學與中國傳統政治哲學·宋明儒學的政治思想方向
下一篇:宋明理學·形成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