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揚州之旅·瓜洲·多少泊船多少詩
瓜洲,在揚州城南約20公里處,因地形如瓜而名。原是揚子江中的沙磧,隋唐時,沙漸漲出,北與揚州郡城連成一片。它地處古運河與長江交匯之點,與古京口鎮江斜對,唐開元(713—741)以后,為南北交通樞鈕。云:“瓜洲雖彈丸,然瞰京口,接建康,際滄海,襟大江,實七省咽喉,全揚保障也。且每歲漕舟數百萬,浮江而至,百州貿易遷涉之人,往返絡繹,必停于是,其為南北之利,詎可忽哉?”今為瓜洲鎮,亦稱瓜洲古渡。
古渡多詩情 佳話傳至今
瓜洲古渡,歷來停泊夜宿的文人墨客極多,留下的寫瓜洲的詩也很多。游子遠游,旅人久旅,思婦愁思,離者恨離,瓜洲古渡仿佛是他們感情帆船的一個港灣,給他們帶來慰藉、溫暖。白居易的《長相思》云:“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張祜《金陵渡》云:“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兩首都是寫瓜洲的名篇。
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好詩。詩曰:“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綠”字在這里用得神妙生動。據洪邁《容齋續筆》載,這一個字是王安石在草稿上改了十幾次才選定的,最初是“到”,改為“過”,又改為“入”,又改為“滿”,最后才選定“綠”。
清代著名書畫家鄭板橋的詩《瓜洲夜泊》頗有特別之處。詩曰:“葦花如雪隔樓臺,咫尺金山霧不開。慘淡秋燈漁舍遠,朦朧夜話客船偎。風吹隱隱荒雞唱,江動洶洶北斗回。吳楚咽喉橫鐵甕,數聲清角五更哀。”詩的風格如畫,江上夜景如在眼前。
劉锜敗金兵 十娘沉百寶
瓜洲因是南北交通的襟喉之地,歷史上曾多次成為兵家爭斗的戰場。南宋時期,這里曾發生有名的皂角林之役。紹興三十一年(1161)冬,完顏亮率領金兵大舉進攻南宋,攻下揚州,又以全軍來爭瓜洲渡。南宋名將劉锜命步將吳超、王佐等在皂角林拒敵。當時,劉锜陷于敵軍重重包圍,自己的戰馬也受了傷,只好下馬與敵死戰,殺開一條血路,回到本營。王佐率步兵百余人已預先埋伏在林中,以強弩將追兵擊退。劉锜轉守為攻,舉兵追擊,在陣前斬敵將高景山,大敗金兵。完顏亮軍潰后,內部又發生兵變,部將耶律元宜等將其殺死于瓜洲。
瓜洲古渡也曾演出過許多世俗生活的悲喜劇。馮夢龍《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明時,京城(北京)有一個才貌雙全的名妓杜十娘,她“渾身雅艷,遍體嬌香,兩彎眉畫遠山青,一對眼明秋水潤”。她一心向往自由,與富家子弟李甲相好,并以己錢為己贖身,與李甲同赴李的家鄉紹興。不料,路上泊船瓜洲時,李甲因財負心,加上懼怕嚴父怪罪,竟以一千金的價錢把杜十娘賣與揚州鹽商子弟孫富。杜十娘得知,痛罵負心郎,然后,捧出自己隨身攜帶的箱子,“取鑰開鎖,內皆抽屜小箱。十娘叫公子抽第一層來看,只見翠羽明珰,瑤簪寶珥,充牣于中,約值數百金。十娘遽投之江中。……又命公子再抽一箱,乃玉簫金管。又抽一箱,盡古玉紫金玩器,約值數千金。十娘盡投之于大江中。……最后又抽一箱,箱中復有一匣。開匣視之,夜明之珠,約有盈把。其他祖母綠、貓兒眼,諸般異寶,目所未睹,莫能定其價之多少。……十娘抱持寶匣,向江心一跳。……但見云暗江心,波濤滾滾,杳無蹤影。可惜一個如花似玉的名姬,一旦葬于江魚之腹”。
上一篇:厚厚三晉土·晉北之旅·恒山·塞北第一山
下一篇:悠悠吳越曲·蘇州之旅·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