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蔣為虐·損兵折將
1935年1月,紅軍長征到達陜北以后,蔣介石一面布置大軍堵截北上的中央紅軍;一面命令張學良率領的東北軍加緊對陜北革命根據地的“圍剿”。起初張學良和東北軍高級將領對進攻革命根據地還是很賣力的,指望通過“圍剿”的勝利以取得蔣介石的信任,從而擴充實力,以便有朝一日能打回老家去。同年9月23日,當東北軍110師4路縱隊進入勞山時,受到早已張開口袋等待敵軍到來的紅15軍團的伏擊。激戰5個多小時,在紅軍一片“交槍不殺”,“優待俘虜”的喊殺聲中,110師除在三十里鋪的630團和在甘泉城的629團5連外,其余全部被殲或被俘。參謀長被擊斃,師長重傷不久斃命。勞山戰役是東北軍在西北“圍剿”紅軍所遭到的第一次慘敗。為此,蔣介石惱羞成怒,遂作出新的“圍剿”部署。國民黨軍隊吸取了110師被殲的教訓,調動部隊非常謹慎,生怕再遭紅軍伏擊,正當蔣介石急急忙忙調兵遣將,加緊對陜北紅軍“圍剿”之際,紅軍75師向榆林橋東山陣地發起攻擊。榆林橋的守軍四個營全部被殲,團長高福源被俘。榆林橋戰役,是東北軍在西北“圍剿”紅軍所遭到的第二次慘敗。11月間,張學良指揮十萬之眾,向陜北根據地發動第三次“圍剿”被紅軍徹底粉碎,這即是著名的直羅鎮戰役,是東北軍在西北“圍剿”紅軍所遭到的第三次慘敗,也是東北軍與紅軍最后的一次作戰。歷時三個月的戰斗中,經過勞山、榆林橋、直羅鎮三次戰役,東北軍在陜北竟然損失將近三個師的兵力,這在東北軍幾十年的歷史上還未曾有過。損失慘重,不但沒有得到蔣介石南京政府的同情和贊助,反而遭到冷遇并被取消番號。張學良也由于內戰中損兵折將,心中倍增痛楚,處于極端的苦悶之中。
蔣介石在陜北對紅軍發動的“圍剿”,是非正義的反革命戰爭,張學良的東北軍為不義之戰打先鋒是助紂為虐,故三遭慘敗,損兵折將是不足為奇的。助蔣為虐必遭損,剿共不僅是一條死路,而且亦上了蔣介石借“剿共”以剪除異己的圈套。對此,東北軍廣大官兵當時即“均感苦戰無功,將來勢必由損失而漸消滅”。只有聯共抗日才是東北軍光明的出路。
上一篇:再說常態與變態
下一篇:原東德體育界興奮劑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