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哈里森僅任職一個月
威廉·享利·哈里森(William Henry Harrison,1773—1841)生于弗吉尼亞州查爾斯城一個農場主兼政治家的家庭。他上過大學,后服兵役,曾多次參加征討印第安人的戰爭,被總統亞當斯任命為印第安納領地的首任總督。在1811年11月的蒂普卡努戰役中,擊敗肖尼族印第安人“先知”坦斯夸塔瓦,名震全國,并將三百萬英畝的印第安人土地并入印第安納領地。在1812年第二次美英戰爭中,指揮軍隊,屢建奇功,被晉升為少將。1814年退役后,歷次當選為眾議員(1816—1819)、參議員(1825—1828),曾任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他辭去參議員職務,奉亞當斯總統之命出任駐哥倫比亞公使(1828—1829)。1840年大選時,“蒂普卡努英雄”年邁的哈里森將軍被輝格黨舉為總統候選人。
哈里森接受費城銀行家尼古拉·比德的建議,對國內政策避而不談,不許諾,避免四處演說而出差錯;要“假裝是瘋人院中的瘋詩人”,用競選歌謠代替競選演說;不靠紙筆的功效,要憑自己的輝煌戰績來取勝。終于戰勝民主黨對手范布倫。于1841年,當選為美國第九屆總統。
當選總統后,哈里森拒絕文字學家丹尼爾·韋伯為他撰寫就職演說辭,堅持由自己來寫。講稿大談古羅馬歷史和可蘭經,很少提及美國的事情。雖經韋伯刪改,但總統的講稿仍很冗長。
1841年3月4日,68歲的哈里森就職典禮。當時天氣寒冷,狂風大作。哈里森既不戴帽子和手套,又不穿大衣,站在國會大廈東面的臺階上,發表長達兩小時的就職演說,有傷身體;而輝格黨的官迷們蜂涌而至,整天圍著總統團團轉,從早到晚,應接不暇,使他精疲力竭。他堅持原則,逆“政黨分肥”的潮流,不按黨派利益撤換上屆政府官員而代之以本黨親信的慣例。但哈里森年事已高,力不從心,疲勞過度,于3月27日患肺炎臥床不起。于4月4日恰是總統任職一個月,便病逝了。
哈里森馳騁疆場幾十年,而任職總統一個月就去世了,一方面是因他年高任重,事務繁忙,另一方面也因“政黨分肥”已成潮流,力挽狂瀾要有治理方針。但當時沒有妥善措置,當然會使他不勝勞悴。
上一篇:美國總統加菲爾德遇刺
下一篇:美國總統扎卡里·泰勒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