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文化·多種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襖教和摩尼教信仰及其文化
考古發(fā)現(xiàn),在烏魯木齊市遠郊阿拉溝發(fā)掘的豎穴木槨墓中有襖教的祭祀臺,經(jīng)測定是公元前4世紀的文物。同類文物在中亞地區(qū)也發(fā)現(xiàn)多件。由此看來,在公元前4世紀新疆就已有襖教的信仰了。
襖教是公元前6世紀波斯人瑣羅亞斯德所創(chuàng)?!耙\”是隋末唐初新創(chuàng)的字,表示“外國的天神”之意。襖教不僅崇拜日月星辰,而且尤其崇拜火,因此又被稱為“火教”、“拜火教”等。它的基本教義是善惡二元論,認為火是善與光明的代表,故以禮拜“圣火”為主要儀式。襖教在波斯薩珊王朝時被定為國教。在波斯勢力的影響下,襖教遂盛行于中亞,又傳入新疆。到南北朝時,襖教已盛行于塔里木盆地。據(jù)史籍記載,當時高昌、焉耆、疏勒、于闐等地的襖教信仰者空前,幾乎達到與這些地區(qū)根深蒂固的佛教分庭抗禮的程度。從吐魯番出土的文書上得知,麹氏高昌時期,吐魯番地區(qū)有襖寺多處,并且同佛寺一樣占不少土地。唐代時,襖教在疏勒和于闐等地仍占有重要地位。直到10世紀末,高昌、龜茲的襖教祭師仍與使臣一起去向天子朝貢。北疆地區(qū),南北朝時占據(jù)伊犁一帶的柔然與信奉襖教的噠關(guān)系密切,從而也受到襖教的影響。后來,占有新疆及中亞大部的西突厥信仰了襖教?!洞蟠榷魉氯胤◣焸鳌分姓劦?,玄奘去印度求經(jīng),途中會見突厥葉護可汗。當時突厥人視火為神物,進而連能產(chǎn)生火的木頭都不敢褻瀆。他們不用木頭做交椅,認為坐在木頭上是對火的不敬,給玄奘坐的交椅是鐵制的。
襖教曾在北朝皇室中取得相當?shù)匚??!端鍟份d,北朝王室大力提倡襖教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招來西域”。也就是說,它是為了尊重西域各國的宗教信仰,以保持同他們的親密關(guān)系。由此證明襖教在西域具有相當大的勢力。
伊斯蘭教在新疆各地廣泛傳播后,襖教便逐步消亡。然而,它的遺風(fēng)仍存在于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蒙古、塔吉克等民族之中,變成民俗一直保留至今。例如,哈薩克族在將新娘迎進婆家氈房后,新娘要到中間的火爐前屈膝鞠躬三次,然后往火爐里倒一勺酥油(或羊油)。火爐燃起熊熊火焰,表示婆家添了人,人丁興旺之意。這時一位老太婆用手掌在火焰上烤一烤,為新人祈福道:“火神娘娘,家神娘娘,請給我們降福吧!”柯爾克孜族在迎親時,男女老少都要出來燒堆火,讓新娘、新郎從火上跳過去。到新郎家門口時,新娘也要跳過一堆火以后才可進屋。塔吉克族有燈節(jié),是襖教的遺俗;蒙古族也保留有專門祭火的節(jié)日(農(nóng)歷七、八、九月)。
摩尼教約在公元6世紀經(jīng)中亞傳入新疆,曾一度盛行于高昌回鶻王國境內(nèi),一直存在到15世紀伊斯蘭教在這里占統(tǒng)治地位時止。
摩尼教又稱明教,是公元3世紀波斯人摩尼(216—274?)在襖教、佛教和基督教影響下創(chuàng)立的。它崇拜“四大尊嚴”,即大明神、神的威力、神的光明和神的智慧。它的基本教義和世界觀是“二宗三際”?!岸凇敝傅氖枪饷骱秃诎怠⑸婆c惡。“三際”是時間概念,初際為過去,中際為現(xiàn)在,后際為將來?!岸凇痹凇叭H”中反復(fù)搏斗。它的主要經(jīng)典是摩尼所寫的七部著作。它一度曾得到波斯薩珊王朝沙普爾一世的保護。但沙普爾一世死后,繼位國王宣布取締摩尼教,教祖摩尼本人也受剝皮慘刑而死。但摩尼教卻已傳至敘利亞、小亞細亞、埃及和北非,以后又傳至歐洲。公元7世紀傳入我國內(nèi)地。
摩尼教在新疆最興盛的時期是唐末至五代。這與信仰摩尼教的回鶻人公元840年西遷居新疆有很大關(guān)系。寶應(yīng)元年(762),鄂爾渾回紇汗國牟羽可汗出兵幫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當牟羽可汗率軍滯留內(nèi)地時,在洛陽接觸了摩尼教,并把四個當時在洛陽傳教的摩尼教僧人帶回草原。之后摩尼教遂被回鶻可汗尊為國教。到高昌回鶻王國時,不少國王都信奉摩尼教,因而摩尼僧在政治上有很大發(fā)言權(quán)?,F(xiàn)在吐魯番地區(qū)保存下來的有關(guān)摩尼教的遺址,以及從這些遺址內(nèi)發(fā)掘出來的摩尼教文獻,基本上是這一時期的遺物。一個摩尼寺院如同一個封建莊園,等級森嚴,一般摩尼僧、尼都不勞而獲。
新疆已發(fā)現(xiàn)的摩尼教文獻有古波斯語、粟特語、龜茲語和回鶻語等,說明信仰摩尼教的有使用許多種語言文字的種族和民族。這些文獻都飾有漂亮的裝飾畫,繼承了教祖摩尼善畫之特長。像從吐魯番發(fā)現(xiàn)用中古波斯語和粟特語記載的摩尼二十四歲以后情況的文獻,是研究摩尼生平的重要資料。另有一本關(guān)于摩尼教義的書《安布羅乾》的殘片,用中古波斯文寫成。還在這里出土了突厥語摩尼教的詩歌,這些文獻都是研究新疆摩尼教文化的無價之寶。
新疆的摩尼教文化作為天山文化的組成部分,曾對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過貢獻。例如,新疆摩尼教徒用突厥語節(jié)譯了《伊索寓言》,將古希臘的名著介紹到新疆來。再如,摩尼教徒向來重視歷法。高昌摩尼教徒所編纂的歷書用粟特語寫成。他們將西亞、印度和我國的三種文化融合到一起,在歷書的編纂中體現(xiàn)出來。此外,新疆摩尼教還滲入到佛教中?;佞X佛教對諸天神和惡魔的稱呼,就沿用了摩尼教諸神的名稱,后這些名稱又為蒙古佛教所沿用。
上一篇:安徽文化·十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觀·融自然與人文于一體的名山
下一篇:三晉文化·舊石器時代的山西文化·西侯度文化與匼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