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化·十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觀·融自然與人文于一體的名山
黃山是中國著名的旅游勝地,也是安徽第一名山,地跨歙縣、黟縣、太平、休寧四縣之境,總面積約一千二百平方公里,其中屬于黃山風景區的一百五十四平方公里,是號稱五百里黃山的精華所在。在《山海經》中,有所謂“三天子都”的名稱,有人認為指的就是黃山天都峰。自秦代直到唐天寶年間,黃山一直被稱為黟山,此名乃因山石黝黑而得。唐天寶六載(747)詔改黟山為黃山,相沿至今。黃山自然風光絕佳,群峰競起,氣勢嵯峨,有名可指的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各具特色。其中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為三大主峰。天都峰海拔1810米,在諸峰中最為險峻,但頂平如掌,古稱“群仙所都”。蓮花峰海拔1873米,為黃山最高峰,主峰突出,小峰族擁,恰似一朵蓮花仰天開放,絕頂處方圓丈余,名曰石船。光明頂海拔1840米,狀若覆缽,旁無依附,地勢高曠,為看日出、觀云海最佳處。三峰之外,玉屏峰、始信峰等也為風景勝地。黃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聞名,并稱“黃山四絕”。
九華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可算是安徽第二名山。它位于青陽縣境的西南部,為黃山支脈,方圓一百多平方公里。此山漢代稱陵陽山,梁朝稱幘山,后又稱九子山,至唐代,詩人李白為之改名“九華”,并寫下“靈山開九華”、“遙望九華峰”等詩句,九華之名遂沿用至今。九華山群峰競秀,有九十九峰,以天臺、天柱、十王、蓮花、獨秀、芙蓉等九峰最為雄偉,九子、九華之名,皆因九峰而起。天臺峰又稱天臺正頂,海拔1325米,位于九華山的隆起中心,是觀九華全景,看云海日出的最佳去處,上建有捧日亭。天柱峰在九華山后山,海拔1002米,狀如巨鰲,頂有角,孤峰突兀,直插霄漢。蓮花峰包括九華山東北緣的三座山峰,分別稱為上蓮花、中蓮花、下蓮花,云霧盤繞其間,形成“蓮峰云?!逼嬗^。九華山為佛教勝地,古寺林立,依山傍嶺,錯落有致。位于九華山中心的化城寺是全山寺廟之首,共有四進殿門,隨地勢逐級升高,古樸莊嚴,明清時代皇帝曾屢賜匾額。
位于休寧縣梅陽鎮西部的齊云山又稱白岳,與黃山、九華山并稱為皖南三大名山,面積一百一十平方公里。齊云山與江西龍虎山、湖北武當山、四川鵠鳴山并稱為道教四大名山,是著名的道教勝地。早在唐代,這里就是道士活動的場所,其后宮觀日多,到明代臻于鼎盛,嘉靖皇帝親題“齊云山”匾額,敕建太素宮,這使該山名聲更大,來自皖、浙、贛三省的香客絡繹不絕,最多時日達萬人以上,宮、殿、院、館、樓、閣、亭、壇達一百零八處。
天柱山是皖西第一名山,又名霍山、潛山、皖公山、萬歲山等,位于潛山縣梅域鎮西北,面積八十平方公里。海拔1485米的天柱峰峭拔如柱,聳立云天,為天柱山主峰,周圍有飛來、五指、蓮花、打鼓、復盆、麟角、翠華、大獅、小獅、迎真、佛子、飛虎等峰,構成優美絕倫的自然景區,天柱山更以佛教勝地聞名。
在馬鞍山市西南七公里處的長江岸邊,有一座山峰,海拔130余米,方圓約五公里,遠看猶如一只巨大的碧螺臥于江邊,故名翠螺山。山西麓有一懸崖峭壁突兀于江中,是為采石磯,又名牛渚磯,與岳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合稱“長江三磯”。以風景、名氣而論,來石磯無疑居于三磯之首。在歷史上,來石磯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津梁渡口和軍事要塞,在這里發生過大大小小許多次戰斗。不過,采石磯聞名遐邇,主要還是因為它和大詩人李白的名字緊緊聯系在一起。李白多次游覽采石,流連忘返,寫下了《牛渚磯》《望天門山》《橫江詞》《夜泊牛渚懷古》等著名詩篇。為了表達對詩人的紀念,早在唐代元和年間,人們就在翠螺山南麓建立了太白祠,一名謫仙樓,俗稱太白樓,后迭經重修,至今猶存。太白樓與橫鶴樓、岳陽樓并稱長江三大名樓。
上一篇:吳越文化·吳越的生產方式及習俗·蠶桑生產及習俗
下一篇:天山文化·多種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襖教和摩尼教信仰及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