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濤何能止于平淡——蘇軾的《和陶詩》
凡一代文學大家,其藝術創作的淵源都很復雜,不易尋得清楚,因為他們都善于汲取先賢甚至時賢長處為己用,使之成為自己藝術創作的血肉。大文豪蘇軾同樣如此。他的詩風能明顯看出吸收融合李白、杜甫、韓愈詩歌的風神。同時,“烏臺詩案”后,他的詩風一方面保持了豪放、曠達的風貌,另一方面又開始了對陶淵明、謝靈運、韋應物、柳宗元“簡古”“平淡”詩風的追求,其中特別關愛陶淵明。蘇軾曾把自己躬耕的東坡比作陶淵明的斜川,并把陶詩《舊去來兮辭》隱括詩詞之中。從黃州時期一直到嶺南,蘇軾學陶詩、和陶詩象一組旋律或一組色調,在他后期詩作中逐漸加強,加濃,蘇軾對陶詩的評價也隨之達到了至高程度。蘇軾以為“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諸人,皆莫及也”,還以為“柳子厚詩在陶淵明下、韋蘇洲上,退之豪放奇險則過之,而溫麗靖深不及也”(《評韓柳詩》)。蘇軾推崇陶詩,并以陶淵明詩歌的題材內容與自己生活環境情趣相似者次韻追和,力求“不愧淵明”。如貶居惠州“衣食漸窘”而作的《和陶貧士》;“遷居合江樓”而作的《和陶移居》等。不僅如此,蘇軾和陶詩從語言、表現方法直到藝術風格都刻意求似。如《和陶舊園田居》之三,便“極平淺而有深味,神似陶詩”(《紀評蘇詩》卷39);《和陶和劉柴?!芳础罢鏄闼铺铡?《紀評蘇詩》卷41)。黃庭堅說過:“東坡在揚州《和陶飲酒》亦是如之所作,至惠州《和舊園田》六首乃與淵明無異?!?《王直方詩話》引)蘇軾視自己的和陶詩為得意之作:“古之詩人有擬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則始于吾?!崆昂蠛推湓姺惨话儆芯牌?,至其得意,自謂不愧淵明?!?蘇轍《追和陶淵明詩引》)追和古人,蘇軾是有意創格,這符合他一貫的創新精神。而且用陶詩原韻,仿淵明詩風來反映現實生活,許多和作體現了詩人的真情實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在整個蘇詩創作中,蘇軾的和陶詩不免顯得有些笨拙。蘇軾個性氣質豪放曠達為主,而且他內在的儒家濟世的理想抱負至老也未泯滅,每每“見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視也。緣詩人之義,托事以諷,庶幾有補于國”(蘇轍《東坡墓志銘》)。雖然蘇軾在藝術上力求平淡風格,但他的個性氣質卻難為平淡。錢仲聯先生便認為蘇軾“不難于超邁豪橫,而他所神往的那種‘高風絕塵’的境界,轉覺有難于措手之感?!碧K軾和陶詩沒能充分表現自家的精神風格,沒能達到應有的藝術高度。
上一篇:心存叛逆·不戰而亡
下一篇:忻口會戰的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