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云文化·云南的教育·漢晉—云南教育之發端
云南的學校教育始于何時,是困擾滇云學者多年的問題。萬歷《云南通志》引《古今書尺》所載,說有葉榆(今大理)人盛覽從學于漢武時的漢賦大家司馬相如,并著《賦心》四卷,又有天資聰穎能過目成誦的葉榆人張叔,為變鄉民不知讀書之俗,負笈往從司馬相如學經,而后歸教鄉人。以后謝肇淛《滇略》、馮蘇《滇考》、倪蛻《滇云歷年傳》以及清修的幾部《云南通志》都轉錄這條材料,以之為然,余嘉瑞先生撰《大理古代文化史》提及此事說“張叔盛覽事,滇考及李志均載之,當有所據”,也以之為然。及至本世紀50年代方國瑜先生著《漢晉至唐宋時期在云南傳播的漢文學》一文,以其不可辯駁的史實考據得出盛覽為牂牁名士而非葉榆人,張敘是蜀郡的張叔,是《萬歷志》所虛構的人物,這一結論是令人信服的。說漢武帝開始經略西南時期,云南已有漢學,是出于附會,為要說明這時期云南的漢文化已有高度成就而附會出張敘盛覽,用心甚為良苦,然其對漢文化敬仰之心向往之情卻昭然于世。
云南之有學校,從東漢初年開始。《后漢書·西南夷滇王傳》說:“肅宗元和中,蜀郡王阜為益州郡太守,政化優異……始興學校,漸遷其俗。”這是云南興學建校有文字的最早記載,以后萬歷《云南通志·學校志》于云南府和大理府都說“漢章帝元和二年建”。云南郡縣設學從王阜開始,王阜“少年學經,受《韓詩》,聲聞鄉里”,以“察舉孝廉”出身,官益州太守,按照漢王朝旨意來創建學校,培養人才,盡管其辦學方法、教學內容我們不得其詳,但他卻開創了云南興學建校、傳播漢文化之風。東漢末有牂牁尹珍繼其后,從學許慎,歸教鄉里。三國時又有諸葛亮在南中“立法施教”。到兩晉南北朝時,地處滇東北的“朱提郡……其民好學,濱犍為,號多人士,為寧州冠冕。”出土于昭通的《孟孝踞碑》所反映的情況說明孟孝踞之父曾在朱提郡的學校完成學業而后官至犍為武陽縣令,孝踞12歲便隨父在武陽受“韓詩”,學《孝經》。因而有“古漢碑第一”之稱的《孟孝踞碑》又是朱提建學的物證。
滇中益州郡和滇東北朱提郡是漢晉時漢族移民的主要地區,也是此時云南興學建校的主要地區。從“嚴珍以經述選用”到爨龍顏、爨寶子的“舉秀才”,說明草創的云南學校一開始就承擔起了為國家選才造士的任務;從孟氏父子的學儒到爨氏家族的興盛,又讓我們朦朧地感受到初興學時云南文化中的這種家學傳統。當然,不可否認草創時期的云南教育不僅設學范圍有限,對社會的教化力、影響力、約束力都是十分有限的,南中大姓的“夷化”就是典型的例子。
上一篇:天山文化·大放異彩的少數民族文學·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瑪納斯》
下一篇:江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