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蘇州之旅·虎丘·東方斜塔·斷梁殿
虎丘塔,為蘇州古城的標志,斜而不倒,蔚為壯觀。它雄居虎丘山塔院內迎門處,原名云巖寺塔。始建于五代周顯德六年(959),竣工于北宋建隆二年(961),為磚身木檐仿樓閣式建筑;塔身由底向上逐層縮小,八角七層,造型輪廓縱向呈曲線美?,F存磚塔高47.5米,上端鐵剎不復存在。宋代至清代遭焚七次,修復時發現塔中文物有石函、經箱、銅鏡、銅佛等。現塔頂中心點距塔中心垂線已北移達2.34米,經加固后不再移位。據考證,由于塔建在西南高、東北低的山頂斜坡上,人工填土厚薄不一,致使塔體不均勻沉降而傾斜。原建塔時即發現傾斜,逐層糾偏,然未得控制。明崇禎十一年(1638)改建時將第七層向傾斜反方向重砌,塔呈“香蕉型”傾斜。1957年、1978年兩次排險加固,今塔身巋然矗立,翹首迎賓。
被譽為“東方斜塔”的蘇州虎丘塔,融匯了東方建筑藝術的精華,比十三世紀建成的意大利比薩斜塔的建筑時間還早三百余年。
斷梁殿在虎丘山南麓,俗稱“二山門”,始建于唐,重建于元代至元年間。殿為單檐歇山式板瓦頂,平面長方形,面闊三間,進深兩間,飛檐黃壁。內部梁架構建獨特,柱頂略小于柱身,呈圓卷形狀;梁略彎曲如半月形,故稱月梁;大梁為兩段圓木拼接而成,在中柱兩側各置兩根月梁,觀之若斷梁,故稱“斷梁殿”,亦叫“雙梁殿”。梁架跨度小,負重大,省木料,在古建筑學上屬“四架椽屋分心用三柱”類型。全殿美觀莊重,兼“南方之秀”、“北方之雄”。
相傳元朝皇帝聽臣仆稟報說,蘇州能工巧匠善于建殿構堂,便下旨限期在虎丘山建造一座千年不倒的殿門,卻只讓用零碎木料,不準用一枚鐵釘,這可愁煞眾工匠。一位人稱“賽魯班”的匠頭師傅集思廣益,策劃出用斗拱、菩薩頂、琵琶吊、橫盤格的頂力和吊力的結構作用,分擔殿堂重量的方法,解決了斷梁撐頂、碎木承力的難題,終于使殿門如期竣工,并成為古建筑史上的絕妙佳構。
上一篇:清清滇黔韻·麗江之旅·白水臺·東巴文化發源地
下一篇:蕭蕭大漠風·敦煌之旅·敦煌·絲路明珠天馬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