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文化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過渡階段,社會各領域都處于新舊交替的狀態。社會的變革猛烈沖擊著夏、商、周三代的傳統觀念,致使“禮崩樂壞”,“疑天”、“怨天”的情緒彌漫社會,人文理念逐漸打破了傳統宗教意識的壟斷地位。
這時,隨著社會變動興盛起來的“士”階層空前活躍,頻頻走公室,跑私門,希圖得到大大小小權勢者的任用。他們由于身份和所依附的階級集團不同,便成了不同階級、階層的代言人。而權勢者也在招攬賢者,禮求士人,以為自己服務。因此士人得以自持其說,“合則留,不合則去”,自由地在權勢者間奔走游說;或自立學派,收徒授學。變革中的社會和自由寬松的環境很有利于當時各個學派的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思想有不少是在齊魯之邦濫觴其源,形成學派之后又以齊魯為爭鳴舞臺。如管仲、晏嬰、孔丘、孫武、墨翟、孟軻、鄒衍、孫臏、荀卿等等文化學術巨子,其思想無一不是齊魯文化的結晶。特別是由孔子創立的儒家學派,經過后世儒者的宣揚,及統治者的確定,在包容百家、調整充實的基礎上與政治結合,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主導思想,在中華民族的心底形成了深深的積淀。——這更是齊魯文化的最高成就。
上一篇:滇云文化
下一篇:青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