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室操戈經濟倒退
80年代是非洲經濟困難深重的年代。物質部門生產的年平均增長率70年代為4.9%,而1981—1986年平均為—0.9%。問題的嚴重還在于非洲人口增長過速(年均約增長3%)。70年代是非洲經濟發展較好的時期,人均收入年均也只有增長1.8%。長期以來非洲一直處于低投入,低消費,低積累的脆弱循環中。在天災人禍的襲擊下,這種低層次的循環也不能保持穩定。到80年代人均收入更形倒退。1981—1986年每年平均競為—3.8%。80年代末人均收入只相當于70年代初的水平,幾乎倒退了20年。
人口爆炸大大增加了糧食需求的壓力。非洲許多國家長期重工輕農的傾向,70年代以來農業政策上的若干重大失誤,生態環境的惡化,人口的過速增長,使非洲糧食短缺日益嚴重。在60和70年代這20年中,非洲糧食進口值平均每年增加15.1%。70年代人均糧食生產指數下降10%。1982—1984年連續3年大旱期間,非洲大難臨頭,災情最重的地區餓殍遍野,慘不忍睹。
經濟倒退和同室操戈。非洲許多國家內部和相鄰國家間戰亂頻繁,使許多非洲國家對外負債激增。到1988年末,非洲外債總額已達2300億美元,雖比拉美地區債務總額幾乎少一半,但債務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在1986年已超過拉美,達57.5%。而非洲的償債能力則遠低于拉美。1987年非洲還本付息總額占到出口收入的32%,其中1/4國家超過50%,少數國家超過100%。沉重的債務對非洲經濟發展的抑制作用更甚于拉美。
近幾年非洲國家致力于經濟調整,特別是加強了農業的發展,已略見成效。但非洲經濟主要依靠初級產品的生產和出口,今后經濟能否很快恢復,還得看國際經濟環境,特別是石油和初級產品出口價格、優惠資金來源、利率、匯率的走勢是否有利。
但是,80年代石油輸出國的經濟也遇到了嚴重問題。由于國際市場原油供過于求,石油價格從1980年最高時每桶34美元逐漸下跌。由于石油輸出國組織內部在石油供過于求情況下,對石油的生產和價格政策不一致,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與非石油輸出國組織不能協調,1986年以后油價更是大起大落。1986年油價暴跌,最低時每桶還不到10美元,全年平均不到每桶13美元。1987年回升到平均每桶17美元,1988年重又跌到每桶平均14美元。油價低疲和起落不定使石油輸出國石油收入顯著減少。據國際貨幣基金的統計,石油輸出的發展中國家貿易盈余從1980年的高峰1711億美元降為1986年的124億美元。特別是高收入的石油生產國損失更大。80年代這些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值一直是絕對下降的。由于它們過去積累了充俗的儲備,目前國內經濟并未陷于困境,但也不得不削減投資計劃,下馬一些工程。其經濟形勢已不能與70年代相比。
其他發展中國家非常關注非洲經濟的災難,較普遍的看法是,要擺脫非洲經濟的困境,必須重視總結80年代經濟受挫的教訓,這些教訓是:消除同室操戈,珍惜穩定團結;防止人口爆炸,倡導計劃生育;調整重工輕農,重視農業生產;正確運用石油武器,協調價格政策,一致對外,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上一篇:危機面前的絕望
下一篇:同盟會倉促舉義